伊犁河谷
西域的绿色走廊
标签: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气候地理 水文地理 生物地理 河流 草原


飘动摆荡的河流,圣大光明的河谷
第一次去伊犁是乘飞机,邻座是一位经常出差的伊犁当地人。当他知道我是汉中人时,他骄傲地说,伊犁和汉中虽都是河流谷地,但汉中平原与宽阔的伊犁河谷相比就太小了。当夜我在伊宁住下,第二天一早,当我走出宾馆,就发现这里所有的东西都与我熟悉的那么不同!作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伊宁市的繁华热闹一大早就凸现出来,街上走的是不同面孔的人,听到的是不同的语言,看到的是不同的食品。当车子开出伊宁市,我们所望到的只是无边的麦田,根本看不到想象中的雪山,这时我才体会到了伊犁河谷的宏大与肥沃。如果不是路边挺拔的新疆杨和路上不断的羊群提醒,眼前的一切如绿到江南!同车的司机自豪地说:“伊犁是新疆最富饶的土地,它的富饶来自于水量丰富的伊犁河和这里宽阔的谷地。”
伊犁地区是由西北-东南走向的北天山山脉与西南-东北向的南天山山脉夹峙形成的西部宽东部窄,西部低东部高,开口向西的三角形区域。伊犁谷地在中国境内东西长360公里,南北最宽处275公里。两大山脉之间由东西向的中天山山脉分割成山、河谷、盆地相间的格局,形成了伊犁河谷、喀什河谷、特克斯河谷、巩乃斯河谷四大谷地。而喀什河、特克斯河、巩乃斯河最终汇成伊犁河,于是伊犁河谷成了伊犁地区最大的河谷。

每年春季湿润的西风气流进入伊犁河谷,由低向高处爬升,气流由暖变冷,在山前地带形成丰富的降水,迎风坡可达到600-800毫米,而西部的河谷平原区的平均降水也在200-350毫米,所以伊犁河谷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夏季丰富的降水和春季天山融雪使伊犁河谷不仅水源丰富,而且丰水时间很长。丰富的降水在东西向展开的谷地发育出了丰富的河流:伊犁河的三条支流在注入伊犁河之前在伊犁谷地呈现北中南分布,北部316公里的喀什河与中部258公里的巩乃斯河几乎东西向平行,而南部237公里的特克斯河在形成一个大弯后由南向北注入巩乃斯河。
伊犁河在哈萨克斯坦称Ili,是一条国际性的内陆河,全长1500公里,其中在我国境内长442公里,在察布查尔(锡伯语“粮仓”之意)锡伯自治县北部出境,流经哈萨克斯坦的萨雷耶西克阿特劳沙漠注入巴尔喀什湖,年平均流量375立方米/秒,与我国东北的辽河接近(平均流量400立方米/秒)。伊犁河的三大支流如中国西域里的天河,从河源冰川海拔4000-5000米处奔腾近300公里下落到海拔1000-2000米的平原地区,从而形成大比降的特征,河流下切基岩,形成高山峡谷的景观。河流进入平原后,由于地势平坦,流速变缓,在平原谷地飘动摆荡,河网发达。同时由于特克斯河由南向北流动汇入巩乃斯河,与巩乃斯河几乎直角相交,在春季易发生冰凌,夏季河水在巩乃斯河的顶托作用下,往往形成春夏季的洪水泛滥,淹没河道低地,并沿伊犁河、巩乃斯河、特克斯河形成大面积的湿地。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