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长城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2年第05期 作者: 唐晓峰 

标签: 地图地理   

我们中国人看自己国家的地图,看到北方蜿蜒的长城的“小像”已经是习以为常了。不过细想一下,长城既不是自然的地貌形态,也不是人类的聚落、交通线,在地图上画它,确实有点特别。

比如手头的一本丁文江、翁文灏、曾世英早年编纂的《中国分省新图》(亚东图书馆1936年版的地图集),前面的一幅《政治区域图》上就画有长城,可我们知道长城不是政区标志;下一幅《地形总图》上也有长城,而长城不是地形;在随后的《交通总图》、《重要矿产分布图》也都表示了长城。这种无论什么图上都标长城的做法,今天更是屡见不鲜。看来,长城已成为中国“底图”上的一样东西,无论是画人文政治地图,还是画环境资源地图,都要习惯地标上这样一个“基本”的东西。

中国人画长城的“习惯”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翻检一下古代的地图,我们发现宋代的一幅《华夷图》上已经有了长城。《华夷图》是刻在一块石版上(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石版的另一面还刻有一幅《禹迹图》。两幅图为同一年(1136年)所刻,《禹迹图》先刻,在石版正面,《华夷图》晚刻三个月,在背面。奇怪的是,所刻的《华夷图》是倒刻,即头朝下的,研究者据此认为这块图石不是供人观览的图碑,而是供印刷用的图石。《禹迹图》与《华夷图》虽然大体上是同时刻上石版的,但面貌很不一样,河流、海岸的画法大为不同,可能有不同的来源。《禹迹图》上面没有长城,《华夷图》上则不但华北有长城,西部的居延也有长城(这是汉长城的一段),符号取城墙上的垛口状,一看就明白。这幅宋代《华夷图》是现在所见最早的标有长城的全国地图之一。有学者推测,《华夷图》很可能是根据唐代贾耽的《海内华夷图》绘制的,但贾耽的《海内华夷图》早已失传,上面有没有长城,已无法确知。

在今日尚存的其它宋代全国地图上,大多也画长城,如保存到今天的《历代地理指掌图》,是一部包含40多幅地图的地图集,几乎张张地图画有长城。看来地图上画长城的做法至少在宋代就已经定型了。值得注意的是,宋代并不是一个修建长城或利用长城进行防御的朝代,但宋人的地图上却普遍出现长城,这说明什么?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