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战争与贫困轮番蹂躏的土地

阿富汗是我国相邻而不相通的国家
阿富汗是我们的近邻,和我国有76公里长的共同边界,它的最东端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紧紧相连。阿富汗跟我国接壤的这部分,是一条东西长达300多公里的“瓦罕走廊”,最窄处(西端)宽仅15公里。阿富汗的领土轮廓犹如一只鸭梨,而这条走廊,就像从鸭梨伸展出去的细长果柄。它北侧是连绵雪岭瓦罕山,南侧是雪岭连绵的兴都库什山,东端与我国连接处是山势更高、积雪更厚的喀喇昆仑山的北尽头。这些拥有海拔六七千米高峰的崇山峻岭,把走廊团团围住,几乎水泄不通。而横贯整个走廊的是阿姆河的支流喷赤河。不难看出,阿富汗的这条带状地,称之为“廊”还勉强说得过去,但“走”是绝对“此路不通”。靠它作为中阿两国的联系通道,自古至今都是办不到的。
其实,阿富汗的这个梨把,在19世纪末,是英、俄两个殖民扩张主义大国,为了限制对方继续前冲,硬划出的一条显然难以逾越的缓冲地带。
中、阿两国名为近邻、“紧邻”,实际上经两国边界从来没有(也无法)直接联系,必须绕道而行。古代的旅人,包括我国大旅行家法显和玄奘都是经巴基斯坦进入阿富汗的。

“上帝”赐给这里的是高山 高原 沙漠的自然环境,只有五分之一的土地可以耕种
阿富汗位于伊朗高原的东北角,是一个内陆国,没有出海的通道。从自然地理条件观察,老天对这个国家好象非常苛刻。它称得上是个“山国”,更确切地说,是个“高山 高原之国”,或者称它为“高山—高原—沙漠之国”也许更为贴切。在6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耸立着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山脉、哈扎拉贾特山脉、苏来曼山脉、东伊朗山脉等等。这些山脉和由它们“捧起” 的高原,占了阿富汗国土面积3/4以上,而且许多的山脊和山顶都是终年积雪盈头、冰川下泻如带。其中最“起眼”的,当然是号称“世界次高山”的兴都库什山。它长1600公里,最宽320公里,威风凛凛地横亘于阿富汗国境中部,自东向西,逶迤而行。东部最高,海拔在6000-7000米之间,主峰蒂里奇米尔峰拔地而起(7690米),睥睨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国界线上(其山体主要在巴基斯坦境内)。紧挨着它而实实在在坐落在阿、巴国界线上的诺夏克峰(7485米),就是这个国家的最高峰。西行山势虽然趋低,海拔仍高达4000-5000米。境内多高峻陡峭的无林秃山,河水流入难行的峡谷,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5。南部有海拔500-800米的雷吉斯坦、拜克瓦、马尔龙和瑙米德等沙漠,与山地合计,共占阿国土的4/5。气候条件很差,属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降水多季,境内复杂的山地地貌就成了南、北地区某些绿洲和中心城市的严重交通障碍。平原地区夏季炎热,气温可达50℃;降水很少,沙漠地区常有干热沙暴。河流中只有作为国界河流的阿姆河和流入巴基斯坦的喀布尔河可通航,是阿富汗借以运送货物的主要水路。其他如赫尔曼德河、穆尔加布河、喀布尔河、哈里河、法拉河,水流湍急,多石滩。夏季冰川融化时河水泛滥,汛期河流经常改道,运输意义低微,最多用于灌溉而已。森林基本上是半灌木林,占全国面积的5%。地下资源缺少勘探,已知的矿藏有煤矿、石油、天然气、铁矿和盐,经济意义不大。
责任编辑 / 李志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