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行动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1年第10期
惟有使用肢体语言
——在交流困难的藏区采访
记者 王牧 2001年8月

从青海到西藏,又从西藏进入四川,再返回青海,最困难的不是交通,而是交流上的障碍,因为同行的没有一个会讲藏语。我们觉得像到了国外一般,哼呀啊呀地谁也听不懂对方的话。迫不得以,只能使用肢体语言:表示友好就拍拍对方的肩,问路也最好用手指明方向,你对人笑笑,他们也会有所反应,不要做的事摆摆手就知道了。只有肢体语言全球通用!图为王牧在巴颜喀拉山口问路。
调查广西瑶山鳄蜥的濒危状况
记者 徐健 2001年8月

鳄蜥是数量极少而又喜欢在夜间活动的爬行动物。为了看到野生鳄蜥,我们深夜在大瑶山冰凉的山溪里涉水寻找。那一夜,我预感我的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器材随时都可能掉进水里;我害怕水边的灌木丛里会蹿出毒蛇;我又必须一刻不停地搜寻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的鳄蜥……最终我们仔细搜遍了整条山溪,只找到一条,我们对鳄蜥现状的担忧已经远远超过了对涉水的害怕。图为徐健在山溪的拍摄现场。
新疆采访遭遇沙尘暴
记者 陈丹 2001年8月

对我来说,等待是如此的漫长。我搭乘的采访车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抛锚了,救援人员又因沙尘暴而无法找到我们的具体位置。当时的我已没有了水和干粮——还好,在这深入沙漠腹地140多公里的地方,居然有着一个小小的村庄!虽然那儿的水含碱过高味道咸咸的,上面还漂着许多小虫子,喝下去肚子会鼓得像皮球,但我仍像见了甘露似的端起杯子一饮而尽,真正体会到了——在沙漠中,水就等于生命!凌晨3点,我们的车终于在沙尘中摸索到了县城,往地上抖落了一堆沙子后,我便沉沉睡去,明天一早我还要起程前往和田,就和田玉与丝绸进行采访。可是没想到,第二天,我遇到了更为可怕的沙尘暴……
为中国人去德国旅游打头站
执行总编 单之蔷 2001年8月

德国即将对中国开放旅游,德国政府希望中国媒体先行一步。也许是由于我们杂志的影响越来越大的缘故,当德国国家旅游局驻中国办事处,要挑选几家中国媒体去德国采访时,他们首先想到了我们。当我踏上德国的土地时,顿感原来关于德国的印象无法和现实相比。对德国的感觉,首先是这里的社会稳定、安全。无论我们去到哪里,都被告知,这里很安全,我们走了那么多地方,几乎没有见到身穿制服的警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穷人有一定的生活保障。德国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但坐公共汽车、地铁、火车,我们没有碰到检票的事,一切靠自觉。在德国,还有一个感觉就是,至少德国人表面上生活得很悠闲,不像我们整天匆匆忙忙,据说这就是后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区别。我们这次还采访了德国几个重要的城市,柏林、波恩、法兰克富、慕尼黑。如果您对德国有兴趣,请关注我们将来对德国的报道。在德国,正逢柏林墙——冷战象征被推倒的纪念日,本人特意在此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留念。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