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的莫雷诺冰川




其实即便是在冰川上行走,也大可不必把自己裹成“粽子”。
上莫雷诺冰川所需的装备很简单:在自己穿来的鞋上绑一双钉鞋底,
再戴一双手套就可以了。
我在南半球的一个夏季里,踏上了南美洲阿根廷国土南端的那条“嘎隆隆”作响的冰川。
抵达阿根廷圣克鲁斯省卡拉法特镇(Calafate)的那个傍晚,火烧云把阿根廷湖(Lake Argentino)的湖水映得无比明媚,湖面平展展地铺在小镇的一侧,湖对岸的天际线被尖耸起伏的山峦占据着,空气清冽,巨石、岩石碎屑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了我国青海、西藏或新疆的某些地方——在中国,这种荒芜的、青灰色的、有着古冰川削切痕迹的山峦,往往是高原、干旱和缺氧地带的象征。
然而,在阿根廷湖畔,我感到氧气充足,这里的海拔只有200米左右,向东几百公里,是浩瀚的大西洋,向西几十公里,就能遇到源自安第斯山脉的冰川了。望着湖对岸勾勒天际线的远山积雪,感受着风吹到脸上的温润,我有些恍惚,“高”与“低”的感受强烈“嫁接”着。不过,我很快找回了平衡:这里其实并不“低”,它的“高”体现在纬度上——达到了南纬52度,在平行于地面的标尺上,我找到了心理“高”度的依据。


日进 30 厘米的活冰川
卡拉法特是一个季节性繁荣的小镇,每当到南半球的夏季,这里便会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若不是因为莫雷诺冰川(Glacier Perito Moreno)和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这个始建于1927年的小镇很可能一直是木材交易者的临时落脚点。小镇四周的荒原上生长着一种开黄色小花、结深蓝色小果的植物“calafate”。历史上当地人用它的果实做成果酱、果干,给单调的饮食增添了不少甜蜜和营养,为了纪念这种给人以温馨的植物,当地人干脆把地名也取成Calafate。从这地名的来源可以推测,这里原本并不适合人类居住。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