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戏台
远去的乡村圣殿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程画梅

三千多座山西古戏台,几乎浓缩了中国戏曲史
我生长于晋西北农村,从小爱看山西梆子戏,时常痴迷于那乡间挥舞的水袖。或许是因为年少时没有太多玩乐之处,我六七岁就对那充满黄土气息的戏台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去看戏,未必懂得戏的内容,他们往往是冲着古色古香的戏台去的。
我清楚记得,台上锣鼓喧天,我们跟着手舞足蹈;台上咿咿呀呀,我们看得废寝忘食。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戏台和戏曲不自觉地成了启蒙老师——我最早接触的古典知识几乎全部来自这里。跟相对古板的学校相比,戏台是一处活生生的课堂,把传统文化中最有趣的东西传承给了我。
自唐以来,许多华丽的土木建筑留在山西大地上,遍布乡野的戏台不过是古建筑群落中的一个小门类。对于这些附属在寺庙、祠堂等“大雅之堂”一角的戏台,人们并没有进行过多关注。直到近些年,戏曲、建筑专家对古代演出场所进行全面调研,才让古戏台的魅力渐渐散发出来。据统计,中国现存元代古戏台仅有8座(一说为10座),均在山西境内;经历文革之后,历代古戏台在山西尚余3000多座(包括遗址),尽管不及原来的十分之一二,但数量仍然占全国的五分之四之多。元代是杂剧最盛行的时期,山西保存的多座元代戏台恰恰说明,这里曾是最重要的戏曲文化中心。
若要梳理山西的古戏台,首先要说中国戏曲的摇篮——晋南地区。当然,它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戏剧领域。这片古称河东的地方曾坐落着禹都蒲坂、舜都安邑、尧都平阳。到了唐代,蒲州(今山西永济)又成为王朝的中都(地位仅次于都城长安、东都洛阳)。宋元时期,市井社会高度发达,诞生了众多勾栏瓦舍和杂剧作场。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述:“来时瓦舍,去时瓦解。”意思是说,勾栏瓦舍是一种拆装自由的演出棚,演出时搭建,结束时去掉。我曾一度在山西寻访勾栏瓦舍的踪迹,未能找到蛛丝马迹。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