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雾溪
切开中央山脉的一条河
标签: 花莲县 地质地理 水文地理 生物地理 河流 古道 公园



台湾岛70%的面积都是属于山地,而且都集中在纵贯南北的中央山脉,这使整个台湾岛的地形看起来像一条鱼脊背。而这条脊背上的几乎所有的县市,都背山面海。岛屿东部更是因为山岭横亘,天险阻挡,而始终是人们口中的后山。不过,位于岛屿中东部的花莲县,却因为有着几乎纵贯全境的太鲁阁地质公园而为人瞩目。公园内触目所及皆是几近垂直的大理石岩壁,一条悬挂在峭壁上的公路随着或明或暗的山洞隧道连绵曲折,峭壁之间,还有一条浑浊的溪流从峡谷底湍急地流过,这条溪流就是立雾溪。
由于地壳的隆起,立雾溪不断切割这块台湾地质史上最古老的大理岩层,再加上风化与侵蚀作用,最终造就了“集天地大美,得山水清趣”的太鲁阁峡谷。


立雾溪是切割大峡谷的重要角色
立雾溪发源于中央山脉的奇莱北峰与合欢山之间。溪水从高山奔驰而下,上游的塔次基里溪(太鲁阁族语“漩涡”)一路汇集托博阔溪、慈恩溪、瓦黑尔溪之后,于天祥附近与大沙溪交汇,在此河段之下,又有 西溪、科兰溪及砂卡 溪汇入,一路奔腾东流,蜿蜒曲折行进,最终从崇德(旧名达基力,意为石头很多的地方)之下注入太平洋。立雾溪的河口三角洲,就像一把展开的扇子,历史上这里曾是着名的砂金产地。自17世纪时起,葡萄牙人就在立雾溪河口发现了砂金,后期亦有汉人在此探勘金脉。而花莲的古地名被称作哆 满,据说就是指立雾溪河口的砂金。从源头的海拔3449米直到海平面,全长58公里的立雾溪平均每公里落差高达55米,所以溪谷沿线水流湍急,飞瀑成群。立雾溪中央段的河蚀地形就是太鲁阁峡谷,而太鲁阁峡谷的确切起点,被认为是立雾溪上的锦文桥。在溪流穿行而过的峡谷之内,两岸壁立千仞,绝壁高耸,尤其是台湾着名的中横公路太鲁阁至天祥一带的立雾溪谷两岸,大理石岩层更是如刀削斧劈一般。溪流沿线巨大的地形差距,使得立雾溪就像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刃,雕凿出鬼斧神工的地貌。再加上大理岩质地细致,经河流下切作用后不易崩塌,长久以往形成垂直的峡谷,记载了地球营力作用留下的痕迹。
仔细观察山壁上、溪流间的岩石,都可以发现其中蕴含弯曲的白色或黄褐色线条,每一段都像是写意挥洒的水墨画。这种“褶皱”地景,其实都是夹在岩石里的石英岩脉或大理石岩脉,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经过剧烈挤压而形成的。同时,千百万年的溪水漩涡侵蚀在山壁上留下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洞,成了家燕、洋燕、白腰雨燕不费吹灰之力得到的育雏之家。每到傍晚,九曲洞的岩壁上还看得到清楚的海底生痕化石,这是说服不相信这片地区以往是在海底的游客最有力的印证。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聿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