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人生
渐行渐远的激情










1979年12月29日,美国气象学家罗伦兹在华盛顿演讲时宣称: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几天后会在得克萨斯州引发一场龙卷风。这一论断被称为“蝴蝶效应”。它常常用来说明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情之间有着怎样意想不到的关联,也用来说明微小的波动也可能带来巨大的变故。许多年过去了,当我坐在重庆江北的一家茶楼里听两鬓飞霜的王老讲述他的人生故事时,无端地,我一下子联想到了蝴蝶效应。

816洞体的核心—核反应堆大厅上下共有9层,相当于20多层楼房的高度,平面大小与一个标准足球场差不多。核反应堆的“锅底”有直径七八厘米的2001个小孔(图中上方),用于核材料、核能量的交换。




一只叫马克多斯的蝴蝶
1965年,当如今的王老还是小王时,他就读于上海某名牌大学机械专业,炎热的夏天,正是毕业之际。按小王的预想,他将毫无悬念地和女友一起留在上海,因为他和女友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更何况,他的父亲还是市委某部门领导。但完全没预料到的是,他接到的分配通知竟是去四川重庆,去一家代号为456的机器厂。小王此前从没走出过长三角,对他来说,重庆那家机器厂,遥远和陌生得如同月球。然而那是一个以服从组织为天命的年代,他只能揣着一纸派遣证,告别了含泪的女友,和另外几个同学一起,挤了两天两夜的火车,穿过辽阔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多湖汊的荆楚大地,一头扎进了重庆的大山沟。从此,他的人生轨迹被改写:因为分处两地,女友在两年后和他分手。他在重庆的工厂里,结识了一位来自哈尔滨的姑娘。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十多年前,他才从那家服务了大半生的工厂退休。如今,这位老上海已然成了地道的老重庆,唯有一口明显的上海腔,表明他并非这座城市的土着。
那只改变了王老命运的蝴蝶,是北部湾里游弋的一艘名为“马克多斯号”的美国军舰。1964年8月2日,马克多斯号在北部湾与北越海军交火,并击沉北越鱼雷艇。随即,美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出动空军轰炸越南北方,并于7日通过了《东京湾决议案》,授权美国总统在东南亚使用武装力量。这一事件史称“北部湾事件”或“东京湾事件”。北部湾事件成为越南战争的分水岭,标志着美国由只派军事顾问和提供军事装备发展到全面军事介入。
中国是越南的邻邦,中共是越共的亲密战友,对越南战争的升级,中共高层高度关注。毛泽东在抗议美国入侵越南的声明稿上批示:要打仗了,我的行动得重新考虑。这个“重新考虑”的行动,指上一年毛泽东曾表示要下放权力,自己骑着马去考察黄河。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