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索科特拉岛
印度洋上的奇幻之岛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凯瑟琳·莫内 

标签: 地质地理   水文地理   岛屿   

长期以来,在探险家和商人眼里,也门的索科特拉岛蕴藏了太多稀有宝藏。如今,这座素有“地球上的外星世界”之称的神秘岛屿,在与非洲大陆隔离1800万年以后,逐渐向世界敞开心扉,使更多人可一睹这里宛若外星球的地理景观,以及诸多珍稀奇特物种的真颜。
在索科特拉岛东北部的霍姆希尔保护区里,俗称“阿拉伯酒瓶”的沙漠玫瑰(Adenium obesum)可以扎根于悬崖的石头缝里,它看上去就像微缩版的猴面包树。不远处,一棵犹如伞盖般矗立的龙血树(Dracaena cinnabari)与沙漠玫瑰以及其他植物一起,构成了索科特拉岛上307种特有植物物种。
亚非欧三大洲的海上生命线
索科特拉岛位于北纬12.18°—12.42°与东经53.19°—54.33°阿拉伯海与亚丁湾的交接处,处于亚丁湾东南端,距索马里250公里、也门340公里,面积3600多平方公里。它是由4座岛屿构成的索科特拉群岛的主岛,是印度洋通向红海和东非的海上交通要道,也是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海上生命线,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捕鱼是沿海渔民的谋生之道
在索科特拉岛的沿海地区,例如图中的Irsal渔村,每人都有渔船,下网捕鱼依然是最常见的谋生之道。
除了自己食用之外,他们还可以将多余的鱼拿去交易(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A.DEMOTES),甚至出口到国外。如今随着岛上旅游业的发展,外来的游客也为当地人带来了一些收入。不过一旦也门国内局势紧张,旅游业就会完全停滞,渔民们也得重新干起捕鱼的老本行来勉强维持生计。

一艘人迹罕至的生态“诺亚方舟”

在布满干燥砾石的迪克萨姆高原上,一轮满月冉冉升起,将如银的月光洒向树干高耸挺拔、树冠宛如伞盖般的龙血树,也将树下扎根的石灰岩映照得熠熠生辉。这些石灰岩早在远古时期,曾被海水长期浸泡,在海水退去后又开始经历岁月的无情剥蚀,变成了如今斑驳陆离的沧桑模样。

我顶着高原上腥热的强风,努力睁开眼睛,打量这座被誉为“印度洋上的加拉帕戈斯”、隶属于也门的奇特岛屿—索科特拉岛。荒野中,一棵棵龙血树稀稀落落地矗立在岩石上,周围夹杂着一些低矮的灌木丛。一条幽深的峡谷如一条长龙,蜿蜒伸向远方沙漠与海洋的相交之处。

这是一座干旱少雨、乱石丛生的岛屿。陡峭阴暗的山脊直插云霄,埃及秃鹫哭丧着脸,顶着蓬乱的羽毛在干枯的树枝上展翅翱翔。在这片由4座岛屿构成的群岛中,主岛索科特拉尤其显得另类,与我的过往经历格格不入。我得承认,单单是光怪陆离还不足以形容我此刻踏足索科特拉岛的心情。也许是上帝在塑造地球时,为了弥补某些遗憾,故意在这里制造了迥异于其他地区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物种。

索科特拉岛位于印度洋上距索马里250公里、也门340公里的交会处,面积36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香港面积的3.5倍。它的名字来历是一个谜。据说“索科特拉”(Suqutra)一词派生于梵文词组“dvipa sukhadhara”,是“受祝福的岛屿”或“幸福之岛”的意思。然而也有人认为,这个名字可能来自阿拉伯语“SUG”,意为“乳香”。

责任编辑 / 沙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