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 光芒夺目映盛世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11期 作者: 黄松涛 

标签: 历史拾遗   文化遗产   文化符号   

螺钿、平脱、金银背、黄金琉璃钿背……这些繁复的特殊工艺,造就了盛唐独特的铜镜风华。在正仓院藏唐镜中,别有气象。
传世典范
沿海的贝壳、东南亚的珊瑚、中亚的青金石、内地的绿松石……诸多地域的特产,被荟萃于图中这面平螺钿背八角镜的镜背上,光芒夺目,璀璨绚烂。它被制造于大唐盛世,作为仅存的传世螺钿唐镜之一,是盛唐艺术昌盛的代表作。后来,或许是跟随遣唐使,这面铜镜东渡日本成为皇室御物,并最终入藏正仓院。此时它正展出于东京国立博物馆“正仓院的世界”特别展上,令人们可以一览其风采。
平螺钿背八角镜 唐·8世纪 正仓院(北仓42-13)藏
东京国立博物馆“正仓院的世界——皇室守护传承之美”特展
后期展示(11.6-11.24)

螺钿唐镜的重光

唐开成五年(840年),远渡重洋的日本和尚圆仁要去往他钦慕已久的中国五台山,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他写到此次巡礼的目的——“今欲往赴诸方,礼谒圣迹,寻师学法”。五月十六日,圆仁终于抵达五台山首寺大华严寺(今名显通寺)。

第二天,圆仁随众人来到佛堂礼拜大圣文殊菩萨像,为佛堂内外华丽的装饰所震惊,香花宝盖自是数不胜数,珍彩花幡、佩玉珠鬘满殿铺列。最让他惊异的是,这里供奉的数不胜数的铜镜,竟都与正仓院所珍藏的圣武天皇御物之镜相仿——“宝装之镜,大小不知其数矣”。

所谓宝装之镜,也可称为宝钿镜,是指使用镶嵌珠、玉、贝、石等装饰的特种工艺镜。其中有一类极尽光华绚烂之能事,是为螺钿镜——铜镜的镜背施以贝壳薄片——在阳光反射下,有色彩斑斓之特效。

镜子在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梳妆打扮,必不可少;甚至还随身携带,小巧而不失精致。或许正因此,古人对镜子百般修饰。图为明代画家仇英绘《贵妃晓妆图页》,描画了杨贵妃晨起对镜梳妆的情景。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贻芥

何为螺钿?明代漆艺专着《髹饰录》有解说:“螺钿……即螺填也。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又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者,光华可赏。又有片嵌者,界郭理皴皆以划文。又近有加沙者,沙有细粗。”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解说道,所谓“螺”,可取材于老蚌、夜光贝、砗磲、蛤珧等不同贝壳,即各种贝类装饰之总称。而“钿”,据《说文新附考》,用作宝钿则是指“以宝饰器”之义。

责任编辑 / 安洋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