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版“世界地图”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10期 作者: 成一农 

标签: 读画笔记   

真正的“世界地图”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江南地区的常州府无锡县,一位叫梁辀的儒学训导镌刻了一幅图——《乾坤万国全图古今人物事迹》,由南京吏部四司刊印。

在此图上端的序文中,梁辀颇有感触地写到:“故近观西泰子之图说,欧罗巴氏之镂版,白下诸公之翻刻有六幅者,始知乾坤所包最钜。故合众图而考其成,统中外而归于一……”这位明朝儒生真诚地表示,是中外地图让他开了眼界,才知道天下乾坤之大。

以大明为中心的“世界地图”
这是一幅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地图”,不仅出现了欧洲、非洲的身影,“新大陆”美洲也被呈现出来,甚至北极、南极都被一一标识。但大明王朝不仅位于中央,而且占据了图幅的绝大部分面积,其他各大洲则环绕着大明,仿佛是点缀一般,面积被压缩,形状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其中,北美洲、南美洲分别“蜷缩”在地图的右上角、右下角,被远远隔开,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不过今天看这幅地图,它只不过吸收了一些外国的地名和国名,其绘制方法仍是传统形式——将远离中国的国家和地方,无论大小,都画成小岛形状,散落在中国周围的海洋中。

但此后经年,华夏疆域之内,确实出现了少数几幅地图,将“万国”展现得更加名副其实。比如姑苏人王君甫于康熙二年(1663年)刊印发行的《大明九边万国人迹路程全图》。“万国”虽是一个夸张的形容词,但在此图上,不仅亚欧非被描绘出来,北美洲、南美洲这样的“新大陆”也上榜了,甚至连南极也赫然在列,可以称得上是一幅真正意义的“世界地图”。

责任编辑 / 马赛屏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