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两千年前的“通天之地”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10期
标签: 历史拾遗
中国帝王时代,素有都城南郊的祭天传统,其历史可上溯至两千年前的西汉末年,权臣王莽将年少的汉平帝控于股掌,随即开始逐步推行其“儒家治国”的疯狂理想,当中就包括效仿周初,在长安南郊建立礼制建筑。而这,也为日后新莽王朝行将灭亡之际,王莽率领满朝官员于此“哭天”,企望上苍可助他扭转颓势,埋下了荒诞的伏笔。
那么问题来了:王莽之前的中国帝王,在哪里祭天?

秦人故都有“四畤”
两千七百多年前,甘肃。秦国国君秦襄公,自认是西方天神白帝(少昊)的代表,于是在其封地建立“西畤”,为之祭祀。何为“畤”?《史记·封禅书》中说,“盖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西畤”的建立,开启了此后一路向东挺进关中的秦人,随都城迁移而设“畤”的历史。
位于今陕西宝鸡凤翔县的秦人故都雍城,有传言说,因其地势高,神明便“聚居”下来,秦人在到达雍城之前,此地已有畤存在,雍城的祭祀传统,或起源自黄帝时期,直至周朝末年。定都这座“圣城”后,从秦文公至秦灵公的三百多年间,分别祭祀白帝、青帝(太昊)、黄帝、炎帝的鄜畤、密畤、上畤、下畤,在雍城周边陆续出现,即后世着名的“雍城四畤”。迨至秦始皇一统天下,雍城四畤的祭祀大典,皇帝都会亲临参加。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