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历史 听,大唐的钟声
标签: 历史拾遗
你记得每年除夕之夜透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遍大街小巷的新年钟声吗?那浑厚的声音,来自一件国宝级文物——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唐代景云钟。
这件铜钟铸造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钟高2.47米,口径1.65米,重6吨,由铜锡合金的青铜铸成。当年铸造这口大钟时,匠人将铸模分成了五段,共计26块,现在钟体上还能看到铸造的痕迹。钟身自上而下铸有三层纹饰,每层用蔓草纹分为6格,格内分别铸有飞天、腾龙、朱雀、走狮等图案,四角另有祥云,雕工十分精致。

图为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唐代景云钟。图中可见钟身上铸造的三层纹饰和唐睿宗李旦手书铭文的位置。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Panda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Panda
钟顶端的钮,被设计成神兽蒲牢的形状。传说蒲牢生活在海边,最害怕鲸鱼,受到鲸的攻击,就会发出巨大的吼声,所以,古人常将钟钮设计成蒲牢状,以求使钟声更响亮,而蒲牢也由此成为钟的代称。除了钟钮,景云钟的钟身上还有32枚蒲牢形的钟乳,起调节音律的作用。
有唐一代,朝廷对宗教多采取宽容乃至保护的态度,故而宗教信仰气氛浓厚。特别是道教,由于奉老子为始祖,道教成为唐代的国教,朝廷甚至会将道教仪式与国家礼制相结合,比如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金走龙,就可能是投龙祭祀仪式使用的一件法器,而这种仪式正源于道教的天、地、水三官信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