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如何给古建画底妆?
讲述人:王敬雅 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9期

标签: 历史拾遗   文化符号   

一些化妆品广告会告诉你,世界上只有两种女人——化妆的和不化妆的。其实,古代建筑大概也可以分成这样两类。皇家建筑自带C位属性,日常不但要化妆,还要盛装。皇宫的木构件,即便选用的是最珍贵的楠木,为了建筑的整体性和规则性,也往往被包裹起来,几乎不会以本色示人。

这种将木构件包裹后上色的工艺,称为“打地仗”,早期建筑使用较少。学界通常认为,“地仗”的源头,是北宋《营造法式》中描述的“衬地”:“彩画之制,先徧衬地,次以草色和粉分衬所画之物。”功能大约与化彩妆前的打底类似。到了元代以后,慢慢出现了在木材表面做地仗的做法。做地仗既是油饰彩画的基层,也提高了木构件的防火、防潮性能。明清时期,地仗工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步骤复杂而精巧。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宫里是怎么给建筑物“画底妆”的吧。

如上图所示,长时间风吹日晒,古建筑的木构柱子难免会出现地仗空鼓、破损、裸露麻灰等情况,这就需要适时进行油饰保养。目前,故宫的储秀宫、翊坤宫等建筑,刚刚完成大规模保养修缮工作。

调配化妆品

在正式上妆之前,我们先说说,木构件常用的几种“化妆品”,都是什么。

打地仗使用的原材料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如“粉底”,是平整地仗层用的;一类似“腮红”,是给它上色的。这两类材料最基础的成分都是桐油。桐油又名“木油”或“中国木油”,是由大戟科油桐属种子经压榨或用溶剂浸出制得的干性油。它干燥快、附着力强、耐水、耐碱、耐日光,是非常好的天然油漆原料,也是现代化工业兴起前,古建行业普遍使用的油漆材料。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