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
标签: 历史拾遗
公元前455年夏天,晋国境内的晋阳城(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竟成了一片汪洋泽国,城墙仅剩六尺未被淹没。这场洪水因何而起?人祸。
春秋末年,晋国君权衰弱,国政全掌握在四家卿大夫手中,即智、赵、魏、韩。其中以智氏气焰最盛。野心庞大的智氏之主智伯,向其他三家提出了一个无理要求:每家献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名义上,这些是贡献给国君,用来增强国力的。其实,智伯的真实目的是吞并三家,独揽大权。魏氏之主魏桓子和韩氏之主韩康子迫于无奈答应了,只有赵氏之主赵襄子坚决不从。智伯一怒之下,联合魏、韩两家,一起讨伐赵襄子。
战事进行了两年,赵襄子且战且退,死守晋阳城。水攻,是智伯对付赵襄子的杀手锏:他先在上游筑坝拦水,等雨季水满后,再挖开水坝,河水轰然而下,晋阳城顷刻便泡在水中。智伯端坐在马车中,看着涌向晋阳城的河水,得意洋洋。这辆马车由魏桓子驾驶,韩康子则坐在车右,担任护卫。眼看滚滚洪流似千军万马,仿佛要将孤立无援的晋阳城一口吞噬,智伯感到心意无比舒畅,不禁脱口而出:“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啊!”
智伯话音刚落,韩康子与魏桓子就做了个小动作——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脚,作为回应。智伯的话提醒了他们:魏氏的封地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临汾水,韩氏的封地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临绛水,和晋阳城的地理位置十分相似。说者无心,智伯说“水能亡国”,指的是眼前赵氏的困局。听者有意,韩康子、魏桓子想到的,则是家族未来的命运。一旦智伯消灭了赵氏,那接下来因水亡国的,未必不是自己。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