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历史·怪谈 大蟹作怪?
标签:
横行的螃蟹,确实有着一副让人望而生畏的长相和做派,以至于连“第一个吃螃蟹的”也被捧为神人。这样一个物种,如果被视为精怪,肯定了得。搜罗古籍,关于它的怪谈果然很多。但如果说螃蟹作怪就非常可怕,倒也未必。
相传大海深处有一种大蟹,身形巨大,其尺寸难以估量。这只大蟹首先出现在《山海经•海内北经》中,只有寥寥数语:“姑射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大蟹在海中。”生活在公元4世纪的博物学家郭璞在《山海经图赞》中这样解释:“姑射之山,实栖神人。大蟹千里,亦有陵鳞。旷哉溟海,含怪藏真。”在郭璞看来,《山海经》里所说的大蟹,身长可达千里,唯有海洋之广阔,才能容下大物的身躯,他也就此赞叹了海洋的博大神奇。
郭璞先生似乎意犹未尽,又在其《玄中记》中再次提到大蟹:“天下之大物,北海之蟹,举一螯能加于山,身故在水中。”这次对大蟹的描述更具体了,指明是一只北海中的蟹,它举起螯就能搭在海边的山上,而身子还在海中,大得不可思议。

海底有龙宫,与人间的宫殿相仿。龙宫里有大臣,龟的道行深,可以当丞相,小鱼小虾只能做小兵。螃蟹也有它的地位——蟹将。不过虾兵蟹将战斗力都不强,也鲜少为恶,多是蠢萌的戏精。或许人们认为它们法力低微,一些民间画师在塑造蟹将形象时,往往直接把本尊的形象扣在头上,不单不显凶恶,反而使人忍俊不禁。
中国古代的航海活动频繁,在惊涛骇浪中出生入死的水手,也时常传言见到过大蟹。据唐人孟琯的《岭南异物志》载,有人航海时遇到一座岛屿,但见岛上树木茂密,便将船系在岸边,登上海岛,在岛上生火做饭。饭还没有做熟,海岛就沉到水中,这时缆绳忽然断了,才得以登船逃命,“详视之,大蟹也”,原来这不是海岛,而是一只巨大的螃蟹浮在海面上。大蟹之所以沉到海中,是因生火做饭时,背壳被火灼痛,才开始挪动巨大的身躯。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