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巧素雅的南宋白妆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8期

素净的白妆
南宋王明清的笔记《挥麈录》,收录了蔡京文集中的一个故事。说宣和元年(1119年),徽宗与臣子宴饮,叫安妃出来相见,蔡京描述:“妃素妆,无珠玉饰,绰约若仙子。”故事真伪不论,却不难看出两宋士大夫的审美取向。南宋女性延续北宋后期的风气,偏好“出茧修眉淡薄妆”的淡雅风格,从传世南宋绘画看,仕女脸上很难找到胭脂的痕迹,以白净的妆面为主,唇色浅淡,眉形也喜好纤细的造型。





人人皆戴的冠子
南宋女性发型进一步往紧小发展,额发、鬓发几乎全部服帖收拢。在脑后梳成一个小髻,髻上一般带着一个小巧的冠子。
两宋女性日常戴冠之风尤盛,即便是百姓、农家女亦如此,“田家少妇最风流,白角冠儿皂盖头”。甚至在明人田汝成追忆南宋临安种种轶闻的《西湖游览志馀》中,就有一则冠子做主角的故事。书中说,南宋的韩(tuō)胄家中有四妾、十婢,有人献了四枚镶嵌珍贵北珠的冠,他便给了四个妾。结果那十婢不乐意了:“我们就不配戴?”赵师(zé)听说此事后,出了十万缗钱买了十枚北珠冠,献给韩胄。十婢这才满意。为了冠而争风吃醋,足见当时女性对它的喜爱。
日常头饰所用冠,由于体量和地位都比礼服冠小而低,所以有时称为“冠子”“冠儿”。宋词里常有各种小冠儿、水晶冠子、新样冠儿的描述。吴自牧在《梦粱录》里也回忆南宋临安的各种“冠子行”“冠子铺”以及补洗冠子的业务。宋代许多笔记提及当时女性打扮的等级,戴冠子、穿裙背者往往是位居中等的打扮。南宋淳熙中朱熹定冠服之制,有“女子在室者冠子、背子”,也把戴冠子定为妇女日常标准的头饰打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