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和字 | 人如其“名”“字”如其人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8期

标签: 读史笔记   遗产风景   历史拾遗   文化遗产   

古人有名又有字,称呼一个人,什么时候称名?谁能称名?什么时候呼字?又有谁能呼字?这里面都有门道。名和字既互相独立,又融于一体。
亮,就是明
名字的“字”,也称“表字”,因为其功能就在于表明一个人的德行,并作为人名的注解和补充。既然如此,古人在取字时,必定会与名在意义上有所关联。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孔,通也”“亮,明也”,故而诸葛亮的名和字,在表意上是相同的。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亮”即“明白”,“孔明”则源于《史记》“孔子明王道”一语。

成年了,岂能直呼其名

当第一缕晨光从东方苍穹照射下来,曲阜城东的一座家庙外已是人头攒动。

喧嚣声中,一位身形挺拔,面容却稍显稚嫩的少年郎,正被众人簇拥着缓步前行。

此刻,他要与过去划上一道分界线——行冠礼,也就是举行成人礼。《仪礼·士冠礼》记载,冠礼应在“质明行事”,即天刚明就开始。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礼仪程序十分繁复,不仅得提前很久准备,还要劳师动众,上至父母叔伯,下至乡绅亲朋,都要抽出一整天时间来参加,甚至,最后一个步骤——献礼,连国君都要参与。以简约着称的先秦文言文,用了2600字的大篇幅来描述它的过程。

责任编辑 / 郭婷  图片编辑 / 朱浩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