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历史·细节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8期
标签:
一场交通堵塞
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秋日的一天,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临安皇宫内的宁静。许多内侍敛声屏息,小心翼翼地在前领路;已是六十高龄的太上皇宋高宗,在宋孝宗的陪伴下赶往东宫。两朝至尊均是一副愁容满面的神情,忧急之心溢于言表。原来,缠绵病榻许久的太子赵愭,这几日病情突然加重了,情况危急。
探望过太子后,忧心忡忡的宋孝宗宣布大赦天下,为太子祈福,希望能够减缓其病情。可惜,天意从来高难问,宋孝宗最终也没能挽留住儿子的生命。三天后,年仅二十四岁的赵愭于东宫薨逝。中年丧子的宋孝宗悲痛异常,而更让他难以释怀的,是太子的病因。
事情要追溯到数月前的国忌日。按照惯例,太子赵愭和宰相陈俊卿要率领百官前往原庙(即景灵宫,太庙以外供奉祖宗衣冠的宗庙)祭祀。活动结束,朝臣们正要离开,却发现路上人潮涌动,都是年轻学子。榜眼出身的陈俊卿这才想起,今天也是参加科举补试的士子们进考场的日子。而回程之路正是前往礼部贡院考场的必经之路。一场“交通堵塞”在所难免。老成的陈俊卿见此情形,便命令随行众人绕道走小路,免得与举子们发生冲突。可不知是陈俊卿忘记通知走在后面的太子赵愭,还是太子自恃身份,不愿避让应举学子。太子的车队,仍按原路返回,和成群的应试者“狭路相逢”,被堵在了路中央。
这时,负责护卫太子安全的执金吾做了一个举动:执杖上前,呵令举子们让路。这本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却惹出了大祸。执金吾蛮横的态度激怒了众举子。开始是言语的冲突,随后迅速演变为大规模的殴斗。年轻气盛的举子们不顾对方的身份和武装,一拥而上,混乱中竟然折断了执金吾的梃杖。太子的车驾也被群情激奋的举子们层层围住。只听见喊声雷动,震天彻地。自小长在深宫中的太子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又惊又怕,缩在车中瑟瑟发抖。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