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历史·格物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8期
不寻常的盛水盘
商周时期用来盛水的青铜盘,大多个头较小。使用时,需与青铜盉或青铜匜搭配:一人拿着盉或匜向下倒水,以供宾客洗手,另一人端着铜盘在下面接水。清洁完毕,再进行祭祀、宴饮等活动,这便是沃盥之礼。然而,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却展出了一件大得像浴缸的铜盘——虢季子白盘,它身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通高39.5厘米,重达215.3公斤。四壁各有一对龙首衔环,盘下方还有四个矩形的足。如此硕大的体量,肯定不只是供人洗手这么简单。
这件青铜盘的真正价值,是刻在盘底中心的111字铭文。此文被誉为青铜器上的“史诗”。第一句“隹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乍宝盘”,意思是说,周宣王十一年(前816年),“虢季子白”制作了这件青铜器。“虢”是西周诸侯国之一,“季”是对兄弟中排行第四的称谓,“子白”是这个人的名字。铭文告诉我们,这一年“猃狁”(xiǎn yǔn)大举入侵,子白率军在洛水以北与之作战,大获全胜,斩首500人、俘虏50人。他凯旋而归,向周王献上战俘。周宣王非常高兴,在宗庙设宴庆功,并对子白进行了封赏,赐给他车马、弓箭、象征权力的钺和征讨四方的军事权力。这件铜盘是子白得胜获赏后,为纪念而特意铸造的。
猃狁,在西周晚期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都有提及,甚至《诗经》名篇《采薇》也专门写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没房没家,不能安居乐业,都是猃狁闹的)。”种种记载显示,猃狁是西周中晚期活跃在西北地区的部族,也是周王朝的劲敌。四川大学教授彭裕商认为,猃狁就是犬戎,于西周晚期联合申侯,攻杀周幽王,迫使周平王东迁。“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虢季子白盘上的铭文,堪称是研究西周中晚期历史及与北方各民族关系的重要史料。
虢季子白盘的传世经历也十分曲折。据传,它于清道光年间在陕西宝鸡出土,后被一位县令发现,县令告老还乡,带去了江苏常州老家。不久,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铜盘被太平军缴获。再后来,淮军将领刘铭传率军攻占常州,一天晚上,他在军营中忽然听到了金属撞击之声,搜寻后发现,是马笼头上的铁环碰撞马槽发出来的。再仔细一看,那马槽上竟有花纹。刘铭传意识到这是一件稀世珍宝,便派亲信秘密将其运回安徽老家。刘氏去世后,家人一直遵照其遗嘱,小心地守护着铜盘,先后躲过了军阀、日军、国民政府高官的威逼利诱,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将这件国宝捐献给了国家。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