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THE EDITOR | 卷首语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7期 作者: 黄秀芳 

标签:

贝币与弩弓,应该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但凡事都有例外。初夏的一个晚上,我去听傈僳族小伙子鲁木阿德介绍傈僳族音乐文化时,他就给我展示了这个例外。

鲁木阿德身穿傈僳族服饰:白色对襟立领衬衣,黑色长裤,袖口和裤边,或以红黄蓝白色块或以红黄蓝绿花卉装饰。而引人注目的,是衬衣外披着的白色马甲,两边的衣襟上,缀满贝壳。

贝壳曾是中国最古老的货币,有数千年通行史。据考古学家卫聚贤先生研究,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才废贝用铜,居于西垂的秦国,直至秦始皇时才废贝币。而云南的苗民,到明朝时还在使用。久居云南怒江峡谷的傈僳族,甚至一直沿用到解放前。

为了方便携带,人们会在贝壳上凿孔,穿绳成串,甲骨文“朋”字,就是左右两串贝壳的象形。傈僳族史上经历过四次大迁徙,鲁木阿德说,迁徙时,人们就把贝币缝在衣上、帽上、腰带上,就像贴身的朋友,人在哪,钱在哪。既安全又方便。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