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悬案
良渚文明为何消逝?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6期 作者: 梁石 

标签: 历史拾遗   古代生活   

洪水、瘟疫、外敌入侵……四千多年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良渚文明的消逝?

良渚文明存在了1000余年(距今约5300—4300年),然后似乎一夜之间就突然消亡、消失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良渚古城的中心,巍峨的莫角山依旧高高耸立,建于其上的宫殿却早已人去楼空,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城内外曾经四通八达的水道,有的河段已经淤塞,堆满了良渚人丢弃的生产和生活垃圾;曾经生机勃勃的村落和稻田,也变得荒无人烟,长满了野草……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良渚文化的末期,到底发生了什么?一个盛极一时的文明,如何最终走到了无力回天的境地?考古学家根据现有的证据,提出了一些猜想。

埋藏在地下的疑问
一艘史前独木舟,孤独地“划行”在寂静的土地上,时间仿佛被凝固。四五千年前,这里曾是一个强盛的良渚文明的都城,城内舟船如织,热闹非凡。然而,一场神秘的灾难过后,这个文明在土地下埋藏了4000多年,直到20世纪才被考古学家发现,重见天日。图为良渚古城遗址内的一处独木舟雕塑。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魏春

猜想一:海侵

今天的长江下游地区,不仅经济发达,而且遍布水乡,环境宜人。但从历史上看,这里也曾是一片多灾多难的土地。

地理学家研究发现,近两万多年来,中国东部地区海平面的波动幅度竟高达100多米。距今约2.3万年前,海平面低于现在约136米,今天的舟山群岛及其以东360千米,都是一片广袤的陆地。而到了距今约7000年前,在海侵的影响下,海平面上升到大致和今天相当的高度,今长江三角洲的大片地区,都形成了咸水沼泽、泻湖或潮下带。此后,海平面渐趋稳定,但仍有小幅波动。

责任编辑 / 陈伟峰  图片编辑 / 陈敬哲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