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家的屋顶也漏雨 讲述人:王敬雅 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
标签: 秘档
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征,是“大屋顶”,观察正立面,屋顶和屋身的比例甚至可以达到2︰1。毫无疑问,遮风挡雨是屋顶最大的功能。今天,人们盖房子时会专门给屋顶做防水、刷防渗涂层,在没有化学合成品的古代,匠人是怎么做的呢?

给古建屋面做平整和防水处理,专业术语叫“苫背”。从铺设木结构最表层的望板,到砌制瓦面,有七层工序要做。

给大屋顶做防水的步骤
一般来说,屋顶的成形需要经过以下4道工序:苫(shàn)背、分中号陇、(wà)瓦和调脊。我们从头说起。
所谓“苫背”,就是为整个屋面做平整和防水处理。直观上看,紫禁城内红墙黄瓦,其实黄瓦之下,到木结构最表层的一层木板——望板,中间还有5层结构。工匠们做苫背,要先在望板上钉上八字木条,之后是“抹灰”。给古建屋顶抹灰,很像化妆时的“打底”。“打底”会用到粉底液、粉饼、散粉,屋顶上妆也有各种材料,行内称“九浆十八灰”。灰是膏状体,浆是悬浮液体,按照各自的特性预处理后,可配合一起使用。
化妆打底,第一步是遮瑕,而苫背时涂抹“护板灰”,为的也是在保护望板的同时,将望板上明显的空隙填满。之后,在护板灰上,要把白灰和黄土按一定比例混合(较多采用三灰七土),苫上两三层用泥土抹平的泥背,这么做的目的是为房顶“塑形”,使其曲线平滑。不过,泥的粘接性和坚固性都不够,所以泥上还要加2-4层掺入了不同成分的灰浆所抹成的灰背。民间造屋,多在灰中加入秸秆,而紫禁城则使用了造价更高的麻,以增加灰背的强度和抓接力,使屋面的灰泥不致滑脱。
责任编辑 / 郭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