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官山汉墓 地铁线下的西汉奇迹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6期 作者: 奚牧凉 

标签: 历史拾遗   文化遗产   

如今的成都地铁3号线军区总医院站车来人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段惊世往事,不知是否还会有过客忆起。

七年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领队谢涛,来到掘出汉墓的地铁施工现场。眼前是被地下水浸泡、用青膏泥包裹的棺椁。根据以往经验,他知道,此地虽然已遭盗毁,但仍可能保存着两千多年前的有机质遗存。在克服了诸多困难后,谢涛等人的努力换来了回报:这组共计四座、后以当地俗称“老官山”命名的西汉墓葬,一举刷新了世人对四川甚至中国历史的认知。

上有现代道路和管线,下有古代盗洞打穿,3号墓四五十厘米的椁板下甚至还混入了矿泉水瓶。谢涛对老官山汉墓的保存状况原本没报多大希望。未曾想,随着一批色彩鲜艳的木俑的出土,“奇迹”逐渐浮出水面。

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土门社区卫生站东侧,当地俗称“老官山”,2012年7月,考古人员在成都地铁三号线施工时,发现了4座汉代墓葬。图为其中的2号墓,整个椁室顶板上盖有一层棕垫,再用竹木编织包裹棺椁。这种特殊的葬俗,在我国考古史上尚属首次发现。

惊现“扁鹊医书”

首先带来惊喜的,是1号墓出土的大约50枚木牍。这些黝黑的木牌记载了官府文书、求子巫术等内容。简牍文物在四川,以往都因环境条件的关系而难以保存。考古工作者更加没有料到,木牍的发现还只是个开始,3号墓出土的大约950支医书等竹简,填补了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重要空白。这些简牍包括五部医书以及一本治疗马病的兽医书,所列病症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伤科,等等。其中一部记载有“敝昔曰”的竹简,质地虽已如面条一般绵软,却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重视。经考证,“敝昔”即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扁鹊对于中国古代经脉医学具有开创之功,《史记》曾言:“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如今,扁鹊所着医书已经失传,而考古工作者在老官山汉墓中抢救出的这部医书,则如神助般为今人提供了复现扁鹊学派医学经典的希望。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