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发 | 摩登是“美”还是“罪”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5期 作者: 陶襄 

标签: 风云人物   历史拾遗   文化遗产   文化符号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从欧洲吹来了烫发之风,经由上海,又吹遍全中国。烫发女性成为“摩登生活”代言人。然而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却发下一道政令:取缔妇女烫发。时尚会否就此终结?
烫发风情
出于对欧美时尚的认同与追求,烫发技术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进入中国后,迅速发展流行。当时女性竞相以烫发为时尚。图中女性的发型为民国最常见的烫发发型之一:将头发三七分,烫出弯曲波浪,并用发卡固定,以衬托脸型。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小麦skin

提到民国摩登女郎,老电影中身着华丽旗袍、足蹬高跟鞋、烫着一头入时卷发的美人形象,可以说是一张标准照。可谁能知道,1935年5月底的一天,四川省内的大小理发店都不约而同地收到了政府的一纸禁令:“各理发店如敢代人烫发,一经查觉,定立予封查,单将店主传案,严办不贷。”几乎与此同时,省内的五金剪刀店也被明令禁止出售烫发器具。

烫不烫发,是个人自由,何以竟惊动了政府,要如此大费周章地禁止呢?

首例烫发,菲律宾制造

上海有句老话:讲“噱头”,便是要“噱在头上”。发型对塑造一个人的气质至关重要。从男子剪辫子,到女学生的“五四”短发,晚清以来的男女发式变迁史,俨然是近代社会风俗进步的缩影。而烫发是出现较晚的一个。

1905年,现代烫发技术率先在德国出现,并在20年代末传入中国上海,继而传到天津、武汉等大城市。1926年,第一位烫发的中国女性出现了。根据后来出版的《开麦拉电影图画杂志》记载,她叫王汉伦。因为当时国内还没有高质量的烫发馆,所以她去菲律宾,花费120元大洋才烫了发。120元大洋大概是当时北大、清华教授一个月的薪资!如此高昂的价格,一般人可负担不起。所以电影明星们,是国内烫发行业的第一批顾客。

责任编辑 / 周玥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