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尽桃花 | 旗袍的百年风尚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5期

标签: 读史笔记   遗产风景   风云人物   文化遗产   文化符号   

旗袍大约是人们“最熟悉的陌生人”。它出现距今不过一百年,却留下了无数误会与迷思——旗袍真的来自于旗人的服饰吗?它的最佳“伴侣”只有丝袜吗?从传统的“十字平面结构”,到来自西方的“立体剪裁”,又为旗袍带来了怎样的改变?腰身、开衩、下摆、缘饰……于摩登与含蓄间不断摇摆。在它风行的几十年中,这一切看似微末之事,皆被缝入了当时女性的青春与生命里。
旗袍的光辉岁月
图中女子身着上世纪30年代风格的旗袍,连肩袖,适体的轮廓,妩媚与端庄共存一身。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润熙陈
模特/张冉

“他说那时候在上海,大热天都穿白色哔叽西装,爱哪位小姐,就请那位小姐把缝旗袍剩下的料子,给他一点去做领带。”

作家亦舒在小说《她比烟花寂寞》中这样写道。颇有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风雅意趣。如今,虽然日常穿旗袍的女性不多了,却人人都识得。凭谁都可说出其几点特色:“就是‘立领’‘大襟’‘开衩’嘛。”

倒也不错,但没这么简单。

倘若是个没经验的,心血来潮去到市场,含含糊糊说想要裁件旗袍,问了布店老板需要的布幅,扯了一小块看中的料子,又拐进巷子里的裁缝店去,与裁缝师傅细细描述中意的样式。裁缝听完,再瞧那布料,很可能要犯难了——这料子着实拮据了些!为幼童裁制一身倒还差不多。

责任编辑 / 黄鑫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