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者 有神通?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4期 作者: 陈立长 

标签: 文化遗产   古代生活   

先有巫,后有国;先有巫,后有道;先有巫,后有医……『巫』这个身份,始于人们认识世界的起点,也曾经创造出种种『奇观』。古老而神秘的『巫』,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只有黑暗与丑陋,看似在时光里不断败落,其实却始终与历史相伴而行。
面具之灵
“巫”能与神通,这曾经是巫术存在的主要价值。莫须有的神灵难以展现,巫者便尝试着改变自我的面目和属性,以不同的服饰、道具来展示其充满“灵性”的形象。流传至今的传统傩戏也是古代巫祭的一种,同样用到五花八门的面具,图中这张安徽池州傩戏面具,显得既安详又神秘,主要用来祈求吉祥。
供图/视觉中国

“巫”,是位仰望苍穹的智者

据说,当第一只裸猿仰望着天空发呆时,人类征服宇宙的史诗便开始了。的确,当人注意到浩瀚的星空竟与自身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时,天宇的秘密便不能永远隐藏了。但要问谁是第一个探索苍穹的人,恐怕没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的职业,一定是“巫”。

巫者的出现,需要一定的条件:人类开始定居,掌握了“农业”这个高科技,使族群可以养活得起一些特殊的人,这些人不从事或者不必全力从事体力劳作,而是不停地思考——怎样在族人面临困难时,能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些有解决之道的人,就是最早的巫。而经过不懈的尝试,他们的所作所为有一些产生了效用,巫术就诞生了。

玉人?巫人?
《说文》在解释“灵”字时,提及“巫”能以玉事神。在考古出土和传承有绪的玉器传世品中,有着大量的玉人形象,有趣的是,许多玉人的双手都是曲臂向上,摆出虔诚膜拜的姿势,玉人很可能代表的就是“巫”。下图玉人出土于河南三门峡东周虢国墓,他蹲踞似猴,头顶盘龙,应该是盛装打扮的巫师形象。
供图/FOTOE

巫与巫术都解决了什么问题?

那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淮南子》的这些略显夸张的传说,其实是中国人最早的“灾害记忆”。

因为没有历法,耕作失时,寒暑颠倒,这就是“十日并出”的情形;“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其实就是老虎、豹子、猛禽、野猪、大蛇之类的野兽,给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上古时代,神秘而不可控的自然,成为人们的头号“敌人”。

责任编辑 / 刘睿  图片编辑 / 陈敬哲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