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神山圣水”的佐证
长白山一年四季游人如织。人们沉醉于雄山奇峡、天池流瀑所构建出的秘境之美,可曾想过,眼前这片“神山”,之所以有此美誉,究竟始于何时?出自何人之口?


宝马城神庙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陶制建筑构件。图即为考古人员在遗址现场清理出的高浮雕兽面瓦当。
女真兴王之地
起点在公元1172年。这一年,有关部门(史书原文为“有司”)向金世宗报告,“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提议将其山神封为“兴国灵应王”。这座位于如今中朝边境上的休眠活火山,由此正式封圣。三年后,金朝举办了祭祀长白山的盛大典礼,如同祭五岳、五镇等名山一般,使用了祭三次酒的高规格礼仪。并在祭祀册文中,对长白山不吝溢美:“厥惟长白,载我金德,仰止其高,实惟我旧邦之镇。”此后,金朝每年都会在仲春与仲秋,择日赴长白山烧香拜祭。明昌四年(1193年)的大典,更是派出了1300人的仪仗队伍,将长白山进一步奉为“开天弘圣帝”。

从神庙遗址南眺长白山
中原政权自古便对山祭赋予了无可比拟的寓意。想当年,司马迁的父亲、同为太史的司马谈,就因为自己患病没能参加汉武帝的泰山封禅典礼,抱憾终生,直至临终前,还拉着司马迁的手悲愤道:这是命啊!是命啊!而起自东北的女真人,也继承了华夏民族的山祭情结:通过对自然形胜的推恩加崇,完成天人合一观念下的皇权神化。
光阴流转,如今熙来攘往的长白山上,是否还能见到当年金人顶礼膜拜的残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