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纹铜禁的死而复生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4期 作者: 朋朋 张琰敏 

标签: 历史拾遗   

一件文物,从发掘出土,到陈列在展厅中供公众参观,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保护和修补工作。河南博物院的云纹铜禁就是如此。

1978年,为防止暴雨造成水库溃坝,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水库进行了连续泄洪。随着库区水位的骤降,淅川县一个叫下寺的地方,一片春秋时期的楚墓群被冲刷而出。从2号墓里,出土了一个云纹铜禁,墓主正是那位“问鼎中原”的楚庄王的儿子——令尹子庚。

图为河南博物院馆藏的云纹铜禁。器身呈长方形,长131厘米,宽67.6厘米,
重94.2公斤,中间镂空,四周装饰着由多层粗细不一的铜梗盘曲支撑起来的云纹,如同无数的小蛇。器身外侧有12个张口吐舌作窥探状的怪兽,器底另有12个头戴高冠的虎形兽器足。
供图/视觉中国

禁是一种用来承放盛酒器的青铜器,也就是器座。云纹铜禁的器身呈长方形,中间镂空,四周装饰着由多层铜梗盘曲支撑起来的云纹,如同无数的小蛇。不过,这样一件繁复而瑰丽的器物,由于墓室顶部塌陷,出土时几乎是一堆残渣:禁体变形破裂成十余块,24只小兽全部脱离器身,残缺不全,组成云纹的铜梗更是断裂无数,面目全非。

要修复文物,首先得明白它的结构和制作方法。负责修复它的高级技师王长青认为,云纹铜禁的禁体是由失蜡法一次浑铸而成的,而24只铜兽的兽体和装饰,则是先单个铸造,然后再与禁体铸接。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