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格 | 皇帝身后的风景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3期 作者: 胡忠良 

标签: 遗产风景   历史拾遗   文化遗产   文化符号   

多宝格,与其说它是家具,不如说它是玩具,因为它就是从一只﹃玩具盒﹄成长起来的。它是中式家具里的后起之秀,在一派繁缛富丽的清代皇宫应运而生,而真正有实力将多宝格玩到极致的,也只有盛世皇帝。
清 紫檀嵌珐琅云龙纹多宝格
虚实之间
谁说深沉厚重的紫檀木,只能打造沉甸甸的大制作?乾隆年制造的这具“紫檀嵌珐琅云龙纹多宝格”,就在视觉上消除了笨重之感。它通过透、漏、镶、画的手法,凸显五色斑斓的流云,以及上下两首相望的金黄色升龙,既华丽又精巧。供图/故宫博物院

每每端详一些宋明时期的古画,常会看到一类场景,众多宽袍广袖的文人士大夫欢聚一处,品玩古器。大如古鼎、细如美瓷、珍如宝玉、怪如奇石,统统被陈列在桌案、香几上。比如,宋末元初的画家钱选画有一幅《鉴古图》,一人端坐在长翘头案后,抚摩着一件青铜器,另一人则于对面坐观,画面前景的地毯上,密密麻麻摆放着古物,有如地摊一般。

也有的更为壮观,将一众家什搬出房间,摆在庭院里,如明代画家杜堇所绘的《玩古图》,以梧桐、芭蕉、湖石、围栏、屏风等,围合构建出一个特殊的空间,虽画在户外,取其意境,但其实仍是房中的状态。画面中心的主客二人,面对一桌子古鼎彝器,一个十分轻松惬意,盘腿斜望,另一个则躬身细看,全神贯注。画面一角还出现了两位仕女,似乎正在打理另外一桌美物。画家还在画上题款曰:“玩古乃常,博之志大……”以表明玩古是件普遍的事,通过玩物可以博古通今,以物养志。

在这些鉴古、玩古、博古的画图中,器物繁杂众多,宝光隐现,但却只是平铺陈设这一种方式,以至于古物的空间十分逼仄,令人恨不得送给古人一件如今再普通不过的家具——博古架。这当然是做不到的,那究竟到什么时候,古人珍爱的宝贝们才能“立体”起来?这还要从多宝格的前身“百什件”说起。

藏起来 立起来
胤禛围屏美人图》中,垂目沉思的女子则完全被陈设着各种器物的多宝格环绕,“仿汝窑”瓷洗、“郎窑红釉”僧帽壶,以及青铜觚、玉插屏等,所珍所藏,皆能一览无遗。
图为明代仇英所绘《人物故事图》册中的清玩场面,几位文士在竹院中雅集品古,画内三张桌案,分别陈列着古画册页、青铜古器,以及零星的瓷器等。清代之前因缺少“多宝格”这种家具,古玩陈列难免显得庞杂困难。

乾隆玩心大

清末一则笔记记载:一日某人在京城隆福寺集市转悠,看到个檀木镇尺,似为宫中制作之物,就当作旧货买回家。一次无意中镇尺落地震开,他发现原来镇尺竟是中空的,内含抽屉,抽屉里藏着十枚硕大价值连城的东珠。此人因此发了财,购房买地,成为京城捡漏界的一大传奇。

责任编辑 / 刘睿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