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宝座 不是大椅子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3期
紫禁城金銮殿(即太和殿)正当中摆放的宝座,许多人都习惯称之为“龙椅”。但是严格地说,宝座不是一把椅子,而是源于古代皇帝的坐具“御床”。
啥,金銮殿上放的是一张床?
是的。先秦至汉魏时期,人们席地而坐,皇帝也不例外。除了榻,床也可兼为坐具。即便后来可垂足而坐了,在宫廷殿堂等正式场合中,正面陈设的坐具,仍是床或榻。东晋建立之初,晋元帝司马睿便是在百官的陪列下“升御床”而坐,完成了登基仪式。
到了唐宋时期,床榻有了“内用”和“外用”之别:放在寝室的床榻为“内用”,可坐可卧;放在宫殿这样严肃场合的为“外用”,作为一件办公家具,只可以端坐。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偏安一隅的南唐后主李煜派使者前去求和,企图保全国土。赵匡胤说了一句非常霸气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出自宋《续资治通鉴长编》)这里提到的就是“内用”的睡榻。他为什么不说“御床之侧,岂容他人乱坐?”因为坐上御床就是天下之主,而南唐只是一个在睡榻旁边影响天子休息的角色,赵匡胤并没有视之为真正的对手。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