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与榻 | 古代的『沙发』怎么坐?
“咔嚓”一个响雷,你穿越到了汉代,来到一户人家做客。主人家殷情让座,你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却不知该往哪儿下臀?凳子是没有的,这是唐代才出现的家具。而看着似凳非凳的榻,你又不知怎么个坐法。汉代最基本的坐具,除了席子——席地而坐之外,也就是榻了。不过,汉榻非今榻。
怎么个“下榻”?
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里有一句话:“徐孺下陈蕃之榻”。说的是东汉时期,豫章郡(今江西南昌)有一位“怪人”徐孺子,德行闻于乡里,却看不惯官场的腐败,对朝廷的征召屡辞不受。豫章太守陈蕃对徐孺子仰慕已久,上任的第一天,连官衙都没进就直奔徐孺子家,恳请他到太守府做客。为了表示对徐孺子的敬重,陈蕃回府后特制了一张榻,平时挂在墙上,只有徐孺子来访的时候才放下来,两人对坐秉烛夜谈。徐孺子走后,就把榻收起来。这就是“下榻”的由来。
你可能会以为,陈蕃为徐孺子“下榻”是一种超常的礼节,普通的客人都没有资格坐榻。其实,如果你到一个汉代人家里做客,可能也会得到相同的待遇。因为,榻是这一时期的常见坐具,而且是一种非常设性的家具——平时都收纳起来或挂在墙上,只有客人来时才放到屋子中间。因此,“下榻”只是一种普通的待客之道。那么,“徐孺下陈蕃之榻”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只因陈蕃也有一股子怪脾气,他家的这张榻只为徐孺子一个人下。其他客人来了呢?对不起,概不接见。
所以,只要你造访的不是陈蕃,主人大概都会为你抬出一张榻。可以坐下了,但是请注意,不是用屁股。正确的坐姿是,弯曲双膝接地,臀部贴坐在脚后跟上。这种坐法,想想就知道不舒服。榻长什么样?据唐代百科全书《初学记》引东汉《通俗文》的说法,榻呈长方形,长三尺五,折合今制约为84厘米,宽度略小。也就是说,整张榻的面积还不到1平方米,你只能老老实实坐在上面,想要伸个腿、躺下来休息一下都不行。榻的材质,有石质的,有木质的,硬邦邦的。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