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床何必由西来?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3期 作者: 黄秀芳 

标签: 读史笔记   遗产风景   历史拾遗   文化遗产   文化符号   

《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说,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京都贵戚竟都争相仿效,于是胡风弥漫。

胡床,就是马扎——折叠凳。如果追溯其源头,来自古埃及,时间还相当早——古埃及古王国时代(约前2686—前2181年)。

具有悠久文明的中国,区区一个板凳都造不出来?我不能相信。因为大约与古埃及的折叠凳同时代,中国也有可比性的家具出现:在山西龙山文化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彩绘木器,其中有案、俎、匣,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家具。

“俎”乃祭祀时用来切牲、陈牲的承具。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源于此。作为一种礼器,俎倍受重视,而且历朝历代不可或缺。《礼记·明堂位》就记载说,有虞氏时期,俎就存在,并不断演变发展:“俎,有虞氏以梡,夏后氏以嶡,殷以椇,周以房俎。”梡(kuǎn)、嶡(jué)、椇、房,都是俎名。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