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饰 不完美者的逆袭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2期 作者: 李芽 

标签: 历史拾遗   古代生活   

描黄梅、画血痕、贴金花、黏珠翠,古人以脸为画纸,展开一波接一波的奇特操作。自秦汉至宋元,风行千年的面饰之风为何如此夸张?

一张脸,不过巴掌大点的地方,却要有你我之别,美丑之分,可见“面子”何其重要。除了天生丽质,古人还曾使用一种巧妙游离于五官之外的妆点,即为面饰。

面饰有对额头的点缀,有对酒窝的勾勒,有对两鬓的描绘……及至隋唐,甚至还风行“满面纵横花靥”,即把整套奇妆集中在一张脸上,争奇斗艳。如此这般,使得那个时代充满面妆奇幻的美人,遥想盛唐的日常,竟堪比当今的时尚秀场。

花钿重,笑靥浓
在这位美人宽阔的额头上,如双翼般伸展的长眉,衬托着额间绽开的一丛艳丽花朵。小巧的朱唇配着腮边两枚点状面靥,这一经典的唐代妆容,来自一尊新疆阿斯塔那泥头木俑,将雍容、可爱集于一面。
供图/纳兰美育
浙江衢州宋墓出土金箔花钿
供图/高春明

唐穆宗长庆年间,坊间突然兴起一种怪异的容妆:女子纷纷剃掉眉毛,也不画假眉,而是用或红或紫的颜料,在双眼上下画三四条像疤痕一样的弧纹,称其为“血晕妆”。这奇葩的妆容被北宋人王谠写进《唐语林》中,今人也在河南安阳赵逸公墓壁画里找到了图像证据。你觉得这样美吗?是否真应了那句话——时尚没什么道理可言?

迷人的“黄脸婆”

我见过当代时装秀上的一种“烧钱之作”,模特用厚厚的金粉涂面,金光满面。放之千年以前,这也算不上什么出奇之作,唐代诗人温庭筠即有诗曰:“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辽代契丹族妇女更有“面涂深黄,红眉黑吻”的装扮。古人为何要争当“黄脸婆”,这还要从“额黄”说起。

责任编辑 / 刘睿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