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2期
理解中国书画,董其昌是一把标尺。
——日前,上海博物馆的年度大展“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成为当下文化界的热点。知名画家了庐、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凌利中、学者顾村言受邀进行三人谈,对明代画家董其昌在书画史上的意义做了一番交流,认为董其昌是真正理解中国书画的一把标尺。董其昌是文人画的中心,他采取的是积极的传承方式——即对传统进行认真思考、梳理和反思,总结出划分画派的南北宗论,启迪了后人。后世如八大山人等画家的成功以及当下中国文化,与董其昌的梳理和反思有很大关系。因此,以董其昌为标尺,既可了解书画的发展,也能鉴定作品的好坏。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邵仄炯也撰文认为,董其昌虽然没有技惊四座的画艺,但是其价值与影响力,更重要地体现在对明代后期中国画笔墨发展的启发性意义。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禅宗在唐代分为南北二宗,董其昌套用这个方法,将山水画也分成了南北二大派别,即较为自由的文人画和职业画家的院体画。
董其昌与同时代的陈继儒、莫是龙等人崇南抑北,重在以笔墨表达意境,给明末画坛注入了新的活力。清代书画代表人物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信奉董其昌的理论,统摄画坛;此外,八大山人、石涛等,均受董其昌启示。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