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妃何故半面妆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2期

标签:

人为什么要化妆?世人也许会异口同声道:“为了美啊。”然而,这个答案其实经不起推敲。比如自古就有的文身,最初就不是为了美。我们来看看《史记·吴太伯世家》的故事。

周太王有三个儿子:吴太伯、仲雍和季历。季历十分贤能,并有一个圣贤的儿子昌,太王想立季历以便传位于昌,太伯、仲雍二人听闻,“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太伯逃至荆蛮即吴越之地后,自称“句吴”。吴越人认为他有节义,遂追随、附顺,尊立他为吴太伯。

为何吴太伯在身上刺了花纹、剪断头发,就意喻不再继位呢?因为文身断发是吴越人而非周人的习俗,吴太伯这么做,相当于自我放逐。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化妆是一种身份与文化认同。

游历非洲的话,也许会见到一些奇妆,比如男男女女用戴唇盘的方式将嘴唇撑大。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李芽说,此妆用意有二:作为本部落的一种标记,避免与外族通婚,也避免成为邻邦掳掠的目标。“非洲的奴隶交易在16世纪渐趋扩大,而有唇盘的人则因为找不到买主而幸免”。化妆竟是为了避害。当外人以猎奇的眼光看待唇盘之饰时,孰知其背后深藏的历史痛楚。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