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吃几多酸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1期 作者: 安杨 

标签: 古代生活   文化符号   

人们常用“酸掉大牙”形容某种食物酸的程度,坊间也常流传一些地方嗜酸的传奇,一方面是真的很酸,一方面则是酸得出人意料。那么,为何嗜酸?发挥酸性作用的奥秘又是什么?
遍地生酸
酸,可开胃健脾,也可消油解腻。人们食酸,自然界中的梅子、李子、柠檬等可以提供酸味物质,但更多的是用化学的方法,做出一份满足自己口味的酸。自然气候、生态环境,客观条件不同,酸的重口味中就各有一种独特的风味。左页图为广西扬美酸菜。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黄胜阳

酸甜苦辣咸,合称五味,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讲究的便是五味调和。但有时,人们也不限于中庸,甚至在某一味上下工夫,做到极致,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重口味,比如重酸。

说到“酸”,或许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山西人。曾有一个山西同学,上大学时特意带了一瓶家乡特产的老陈醋来,时而独自小酌几口,也不需别备饮具,只用醋瓶的瓶盖计量,一次喝个几瓶盖,颇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风韵。山西人嗜酸的名声,由此领教。然而,在我脑海里,有关酸的重口味的记忆,却专属于一堂化学课。

为了辅助有机化学教学,老师带来了一瓶冰醋酸,在课后让我们仔细观察其性质。醋酸(即乙酸,CH3-COOH)是食用醋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多在3%到5%之间,以酸着称的山西老陈醋高达8%。而冰醋酸呢?别名无水乙酸,浓度几乎为100%。一般而言,化学实验有一套严格的基本操作安全守则,比如闻气味时,面部应远离容器,用手扇动瓶口上方,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那一刻或许是过于兴奋,或许是大脑一时短路,我竟拿起冰醋酸,靠近鼻子……刹那之间,迅速挥发的醋酸分子剧烈地涌进头颅,刺激着大脑,教室的课后喧嚣,老师的谆谆教诲,统统消失不见了,我如坠云端。不知过了多久,一百年?抑或只短短几秒钟?我回到了人间,手里仍端着冰醋酸。后来很多次回想起这个场景,我最庆幸的是没有让冰醋酸跌落在地,否则,第二天的新闻大概率会播报某校遭遇生化武器袭击了。

好吧,再重温一下冰醋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吧:强烈挥发性,吸入后对鼻喉呼吸道有刺激性;与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

责任编辑 / 安洋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