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国人 “口味重”吗?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1期 作者: 钟楼里 

标签: 古代生活   文化符号   

全世界哪个国家的饮食最“重口味”?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中国。也对,从街头小吃毛鸡蛋,到“滋补圣品”燕窝,从低级动物禾虫,到高级动物的副产品紫河车,中国人食谱范围之广,的确赫赫有名。

这“重口味”体现在饮食上,不仅是调味的重,即老百姓常说的“口重”,还包括食材选择的无奇不有和加工制作的放浪形骸。大家在使用这个词语时,尤其倾向于第二种含义,使用范围也大大超过了饮食本身。这可以算是口味关联心理的一个有趣印证。不过,纵观全世界,我们发现,重口味其实是个普遍现象,不只有中国人独好这口。

流行于欧美的鞑靼牛排,做法是将新鲜的牛肉剁碎后,加洋葱末、酸黄瓜、香菜末、橄榄油和生鸡蛋等,直接食用。

鬼知道这盘里盛的是什么

英国有一道着名的黑暗料理——“哈吉斯”(Haggis),是一种传统的苏格兰菜肴,做法是将羊胃(即羊肚)洗净,塞入剁碎并调好味的羊杂(羊心、羊肺、羊肝等)及燕麦、洋葱等配料,进行烹煮。煮熟后羊胃会膨胀呈球状,食用时切开,配上土豆泥、鲜蔬及威士忌。听说这虽然是一道“国菜”,但口感和气味却会让那些吃不惯它的人“怀疑人生”。

不过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有些言过其实。哈吉斯或许达不到色香味俱全的水准,但食材和加工手法却再正常不过,跟我国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羊瘪相比,其“黑暗”程度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羊瘪就像是哈吉斯的plus版。除羊杂及配料外,其精华在于羊胃中尚未消化的液体和半流质体。当地人宰羊之前,会先给羊喂食配好的青草和中草药,趁羊还没全消化时宰杀,据说是一味药膳。

责任编辑 / 郭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