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 大明帝国的光荣与梦想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8年第11期 作者: 周渝 

标签: 历史拾遗   古代生活   

中国兵器在明代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其标志就在于热武器制造与应用的突飞猛进。火器参战结束了单纯依靠冷兵器搏杀的时代,也体现了中西方科技的碰撞与交流。
迅雷神兵
这是手持五眼迅雷铳的明代神机营士兵模型。迅雷铳是明代火器专家赵士桢主持发明的一种多管火绳枪,铳身装五个铳管,每发一枪后,转动72o再发射另一管,五管射毕,铳身前端可发射火球焚烧敌兵。1602年,赵士桢又发明了改进型迅雷铳,可连续发射18弹。不过文献中尚未见到迅雷铳用于战场的记载。左页图为明代驾火战车模型。这种战车由两人操作,前有活动帘,可放下挡铅弹,两侧设置六筒计160支火箭,另有火铳2支,长枪2支(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梁镇劲)。

世界上最早的炮舰

1363年秋,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水战在鄱阳湖面展开,决战双方是吴国公朱元璋与大汉皇帝陈友谅。其时,刚解除洪都之围的朱元璋,趁陈友谅进攻洪都受挫之际,分兵据守鄱阳湖口,断其后路,陈友谅大军东出迎战。这不仅是朱陈二人的生死决斗,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炮舰对攻,在这场战役里,双方都使用了大量火器。

曾追随朱元璋南下婺州的刘辰,在《国初事迹》一书中写到,是年7月,“陈友谅率大船进鄱阳湖来侵,徐达弃围援之。上(朱元璋)亲领舟师往征,衣甲、铠仗、旗帜、火炮、火铳(chòng)、火箭、火蒺(jí)藜、大小火枪、大小将军筒、大小铁炮、神机箭及以芦席作圈,围五尺,长七尺,糊以纸布,丝麻缠之,内贮火药捻子及诸火器”,可见朱元璋军中火器之多。但对手陈友谅的装备同样不逊色,并且拥有比朱元璋更为强大的舰船部队。

8月,大战爆发。朱元璋的战船为“白船”,陈友谅军为“红船”。白船体积较小,而红船船高十余丈,绵亘数十里,望之如山,简直堪称巨舰,做工也更结实,但却有个阿基琉斯之踵——不便转动。朱元璋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遂命自己的战船载着弓箭手“往来于湖中仰而射红船”,“一日攻数次,白船轮次而战,红船疲倦”。劣势变成优势,一番车轮战,便将汉军巨舰的精力消耗大半。接下来就该火器上场了。朱元璋部“比至红船三百步间,箭铳、将军筒、标叉俱发如雨”,逼得“红船将士无所躲避,仅以板牌遮身,或伏匿、或趋走,无出视者”。

炮藏神火
图为明代兵书《武备志》记载的几种火炮,各有神功:飞云霹雳炮“若连发十炮,则满营皆火”;群蜂炮是以竹蔑编成圆篮做骨架,上糊四五十层厚纸,除火药外,中间还添加铁蒺藜等物,不仅可击杀敌人,还是水浇不灭的燃烧弹;毒雾神烟炮,以狼粪、砒霜、雄黄等物藏于炮中,火发炮碎,烟雾四散,堪称毒炮;烧天猛火无拦炮则“中藏神火二三十种”,可“扑人眼目,烧人发须”,“焚粮惊马,势不可遏”。

朱元璋凭借火器一路势如破竹,而汉军战舰亦调动火炮进行反击。鄱阳湖面浓烟滚滚,战况极其惨烈。面对汉军气势夺人的巨舰联结布阵,朱元璋难以取胜,关键时刻,救他一命的仍是一个“火”字。他采纳部将郭兴的建议,挑选勇士驾驶7艘火药柴薪渔船,迫近敌舰,顺风放火。火借风势蔓延,一时烈焰飞腾,湖水尽赤,汉军巨舰转瞬间便被大火吞噬。这一幕与“赤壁之战”极为相似,可惜汉军却无华容道可走,被烧死淹死者不计其数。混战中一根飞箭射穿了大汉皇帝的头颅,陈友谅殒命疆场,盛极一时的大汉政权也在不久后灰飞烟灭。

责任编辑 / 郭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