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叫“中国”?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8年第09期 作者: 毛智周 

标签: 历史拾遗   文化遗产   古代生活   文化符号   

中国人最熟悉的这个词,究竟是怎么来的?

“中国”是个简称?

你司空见惯的一些说法,有可能并不确切。比如这句话——“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

由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胡阿祥撰写的《伟哉斯名:“中国”古今称谓研究》一书,记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民主人士在政协会议上对“国名”问题的几番讨论。

先是清华大学的政治学家张奚若,对《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第三条第五款中的“提出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之方案”,提出质疑:“我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好,有‘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哉?”教育家黄炎培与法学家张志让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新中国的国号最终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周恩来解释说:“‘民主’与‘共和’有共同的意思,无需重复。在国体上是用共和,在性质上则用民主。作为国家来用,还是‘共和’两字比较好。……为了要合乎国家的本质,我们的国名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过,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仍悬而未决,即是否保留政协文件中对国名“简称中华民国”的提法。为此,周恩来特意在9月26日那天中午安排了一场宴会,邀请数十位辛亥革命时期的老前辈共商此事。黄炎培首先发言,说老百姓习惯了“中华民国”的叫法,一旦改了名,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反感。何香凝也点头示意:“中华民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成果,如果能够照旧使用,也是好的。

责任编辑 / 郭婷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