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 古代文明的基石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8年第08期

标签:

拥有3000年文明史的埃塞俄比亚,是近代非洲仅有的两个未沦为欧洲殖民地的国家之一。阿克苏姆遗址位于埃北部边境附近。这里曾是古代埃塞俄比亚的心脏地带,当时的阿克苏姆王国,是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之间最强大的国家。大量的遗迹都可追溯到公元1-13世纪之间,包括完整的方尖碑、大型石柱、皇家墓地和古代城堡遗迹。公元10世纪阿克苏姆政治衰退以后,埃塞俄比亚皇帝的加冕仪式仍然在此地举行。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片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地理位置

阿克苏姆遗址位于埃塞俄比亚东北高原,海拔高度2100米。可乘航班直飞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再转机前往。目前当地正处于大雨季,降水多且持续时间长。九月至次年一月通常是旅游旺季。

倒下的方尖碑

这是一座方尖碑,碑高33米,重517吨,据称是古代世界人类成功开采并竖立的最大的整块岩石,可惜竖起后不久便因基座太窄头重脚轻而倾颓。不过,这倒是给后人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察它的机会。花岗岩制成的碑身,由底至顶被分为13层,每层皆雕刻门窗、过梁和立柱(见小图)。这种状如楼屋的形制,在周边地区从未见过。没人能说清楚它的起源,只是根据附近发现的阿克苏姆古代帝王陵寝,推测其可能是墓葬的标志。

失而复得的方尖碑

一座座高耸的石碑和石柱,是阿克苏姆古城最引人注目的焦点。这些由整块岩石凿成的奇特景观,大约是公元306年阿卜拉哈·阿巴巴国王时代的产物。图中最高的那座方尖碑,重180吨,高24米。1937年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占领时,墨索里尼下令将其与象征埃塞俄比亚君主的“犹大之狮”铜像一起掠往罗马,作为战利品,放置在当时的法西斯政府殖民部前的广场上。直到2005年,这座方尖碑才在埃政府的多次追讨下,被割成三段,运回故乡,并在3年后,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挑选的团队,修复重立。

非洲最古老的教堂

国王埃扎那在位时(320-325年)开始信奉基督教,并奉其为国教,使阿克苏姆成为世界上最早正式接受基督教的国家之一。图为当地锡安教会的圣玛丽教堂,是非洲大陆最古老的基督教堂,也是后来埃塞俄比亚皇帝举行加冕大典的地方。它初建于4世纪,后几经毁立,现在的教堂是1665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图中教堂左后方是后来建造的新教堂。当地教会传说,公元前9世纪,《圣经》中记载的装有“摩西十诫”的约柜,被以色列国王所罗门与阿克苏姆城的示巴女王所生之子运至此地,目前就藏于新教堂内,由专人看护。右图是阿克苏姆国王卡列卜的陵墓,年代为公元535年。墓顶和墙壁都用整块花岗岩石雕砌而成。

责任编辑 / 郭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