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多大能结婚?

十七为君妇
东汉民间一度流行早婚。根据史料和传世文学作品记载,当时习见的婚龄应该是男子20岁上下,女子15岁上下。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讲述了东汉献帝年间的婚姻悲剧,诗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即在17岁时出嫁。图为电视剧《孔雀东南飞》剧照,焦仲卿和刘兰芝这对年轻夫妇正在依依惜别。供图/视觉中国
东汉民间一度流行早婚。根据史料和传世文学作品记载,当时习见的婚龄应该是男子20岁上下,女子15岁上下。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讲述了东汉献帝年间的婚姻悲剧,诗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即在17岁时出嫁。图为电视剧《孔雀东南飞》剧照,焦仲卿和刘兰芝这对年轻夫妇正在依依惜别。供图/视觉中国
俗语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意为适龄男女,当须完成婚姻大事,才算人生完满。追根溯源,这句话竟是出自一本禅宗着作,想不到吧?
中唐时,有一位佛门居士庞蕴,号称“东土达摩”。相传他参悟佛法之后,不但将全部家财尽数沉于湘水,还将妻子儿女也引入了禅门。庞蕴还作了一首偈子,描绘自己佛家居士的家庭生活面貌:“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栾头,共说无生话。”儿子不结婚,女儿不嫁人,一家四口整日围坐在一起,谈禅学佛,自由自在。
庞居士这首偈子流传了两百多年后,另一位参禅修佛的“无为居士”,为它写了个续篇。“无为居士”名叫杨杰,是北宋哲宗朝的礼部员外郎。有一次,他到泰山祭祀,早起观日出,只见日如盘涌,心中一动,登时彻悟。于是朗声吟道:“男大须婚,女长须嫁。讨甚闲工夫,更说无生话。” 男婚女嫁,是世之必然、人之常情,修行者又何须强求与世人不同呢?
无为居士的“男大须婚,女长须嫁”,被记入南宋时成书的禅宗史籍《五灯会元》里,并为世俗中人所化用,流传至今。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