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历史·怪谈:一世双生比肩兽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8年第07期

标签: 文化遗产   文化符号   

在古人的脑海里,可能也有一种PS术,会将影像叠加组合,结果很奇异。

中国辞书之祖《尔雅》中提到过一种动物“蹷(jué)”,它因为脚长短不一而举步维艰,但却心思机敏,善于觅食,经常给一种叫“邛(qióng)邛距虚”的动物采甘草吃,当然并不是白帮忙,等到蟨有难时,善于奔跑的邛邛距虚便把它背在背上,共同逃跑。

明刊本《三才图会》中的比肩兽

《尔雅》还特别为“蹷”取了个名字叫比肩兽。不过,中国神话学大师袁珂先生指出,蟨与蛩蛩距虚二兽合体,才叫比肩兽,这一说法似乎更合理。比肩,是说这两种动物肩并肩站立,犹如双生之子。觅食和躲避天敌,本就是动物界的两大根本问题,而两种动物共生合作,取长补短,便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关于这对传说中的神兽组合,记载并不多。难得的是,《吕氏春秋》中有了具体而生动的描写:“北方有兽,名曰蹶(蹷),鼠前而兔后,趋则跲,走则颠……”鼠前而兔后,即头部像鼠,后腿像兔。这与袋鼠的外形相去不远,后世也有人认为比肩兽即为袋鼠。袋鼠在育儿袋中的幼兽,也与母体形成了奇异的组合,但是这也很可疑,《吕氏春秋》又言:“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负而走。”蛩蛩距虚又不知是个什么样子。而且,袋鼠远在澳洲,古代在中土是见不到的,这种说法似乎很难成立。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