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馆 辗转相聚的耀世奇珍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8年第06期 作者: 韩毅男 

标签: 博物馆记   

天津,扼守京畿之喉。自元代以来,逐渐孕育出依托漕运、盐运业为核心的码头经济。与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几大古都相比,这无疑是一座年轻的城市。然而,这里却有近代中国第一座地方公办民助博物馆。2018年,值天津博物馆百年诞辰之际,我们将目光投向馆藏文物中的精品之作,以飨读者。

它,曾是国之重器,却身首异处,险些被毁。

它,曾是御用珍玩,却流落民间,命运起伏。

它们一度隐匿于深宫大院,乱世之中千回百转,幸得庇护。时过境迁,当鼓角远去,这些来自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经历的文物,以另一种姿态,相聚于天津博物馆。虽然物是人非,但那些漫长历史中的点点滴滴,仍能透过器物上的伤与痕,若隐若现,发人深思。

地下文物从陕西到天津
近代开埠后,天津得风气之先,一跃而成中国北方经济中心与文化重镇。八方名士汇聚于此,典章珍玩遂有缘归入津门。图为天津博物馆二楼耀世奇珍展厅展出的一件西周夔纹青铜禁的局部,系上世纪初军阀党玉琨在陕西宝鸡戴家湾斗鸡台盗掘所获,一度为民国将领宋哲元私藏。

废铜烂铁里藏国宝

天津,京畿要地,自元代开始,逐渐孕育出独特的码头经济。南来北往的商贾汇集于此,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兴盛。从清代早期开始,古物集藏之风便在天津逐渐形成。清末民国,伴随着天津开埠、商贸繁荣,中外富商、名士贤达、皇亲国戚、政府要员在此寓居,收藏热也因之达到高潮。

责任编辑 / 郭婷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