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进井里的御玺
标签: 历史拾遗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长子刘辩即位。以张让、赵忠等人为首的宦官“十常侍”,失去了汉灵帝这个靠山,地位岌岌可危。而大将军何进、中军校尉袁绍等军阀,看准了时机,决定趁势入宫,杀宦官、清君侧,笼络民心。
但是,何进和袁绍的计划意外泄露,得知消息的“十常侍”做出了最后的反击:他们杀死了何进!不幸的是,除掉了一个对手,却也引来了另一个对手。——何进的死,给了袁绍率兵入宫的借口。“十常侍”之首赵忠被袁绍除杀。同党张让在绝望中,竟联合几十个小宦官,把新天子——汉少帝刘辩当作人质,挟持着逃往黄河边,企图躲过杀身之祸。

十常侍
东汉灵帝年间的宦官集团。包括赵忠、张让、段珪、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12人,均任职传达皇帝诏命的“中常侍”。
六玺
天子三玺:外交专用,以上天之子的地位震慑“蛮夷”。“天子之玺”签发外交文书;“天子行玺”册封少数民族统治者;“天子信玺”征调属国军队。
皇帝三玺:内政专用,体现“皇号尊大”的礼法等级。“皇帝之玺”签发政令;“皇帝行玺”册封诸侯臣僚;“皇帝信玺”管理用兵。
东汉灵帝年间的宦官集团。包括赵忠、张让、段珪、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12人,均任职传达皇帝诏命的“中常侍”。
六玺
天子三玺:外交专用,以上天之子的地位震慑“蛮夷”。“天子之玺”签发外交文书;“天子行玺”册封少数民族统治者;“天子信玺”征调属国军队。
皇帝三玺:内政专用,体现“皇号尊大”的礼法等级。“皇帝之玺”签发政令;“皇帝行玺”册封诸侯臣僚;“皇帝信玺”管理用兵。
袁绍的军队横冲直撞,皇帝又被绑架,皇宫中哪里还有任何秩序可言。就在这纷乱紧张、人心惶惶的时刻,有一个人,却做了一件不寻常的事:他把几个封得严严实实的盒子,投进了后宫的一口井中!
他是谁?扔掉的又是什么?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