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丝路两端的浮沉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8年第04期 作者: 玉垒关 

标签: 博物馆记   

对中国人来说,巴黎市内的这座博物馆,比卢浮宫更值得一去。

曾有法国历史学家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时说,仅仅就为了法国在殖民地获得的那点“微不足道的好处”,德国就嫉妒得不惜伏尸百万。而今天,当我们来到距巴黎艾菲尔铁塔不远的吉美博物馆,看到那些来自中国的吉光片羽、零圭断璧时,怎能不想到,眼前的这一切,便是所谓“微不足道”中的九牛一毛。      

这里有中国文物两万多件
这是西方收藏亚洲文物最多的博物馆。目前,该馆馆藏亚洲文物5万余件,近半数来自中国。其中国展厅分“远古中国”“古典中国”“佛教中国”三个部分,涵盖了上下七千年的中国艺术,品类全,成体系,规模惊人。

吉美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两万余件,不仅以其数量、质量,更以其收藏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傲视全欧。说到中国文物的流散问题,这里必定绕不开。

汉学家伯希和带走了敦煌藏经洞的“全部精华”

吉美博物馆的全称,是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它原本只是一家展示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及亚洲等地宗教文化的私人博物馆,由里昂工业家埃米尔·吉美(Emile Guimet,1836-1918)于1889年建立。就在建馆之前的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西南门户顿开,中南半岛诸国沦为法国的殖民地。柬埔寨华人铁戈的自传体小说《湄河逐浪》里有个细节说,当时柬埔寨的每条溪流都被编了号码,以便向法国殖民者纳税。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前身是实业家埃米尔·吉美建立的私人博物馆,于1889年正式向公众开放。该馆于1927年被法国政府收归国有,随后从法国博物馆总部陆续接收了一大批藏品,包括汉学家保罗·伯希和与爱德华·沙畹等人在中亚和中国的探险所得、印度支那博物馆的部分珍品以及法国考古队在阿富汗的发掘成果。1945年,吉美博物馆又接收了卢浮宫收藏的除两河流域及伊斯兰文明以外的全部亚洲文物,最终使该馆成为亚洲地区之外全世界最大的亚洲艺术收藏地。
该馆1月1日、5月1日和12月25日关闭。除周二外,每天营业时间从10点到18点。公众假期前夕提前闭馆。联票全价11.5欧,18岁以下免票,18-25岁享受8.5欧的折扣价。

可谓应时而生,吉美博物馆不仅有来自整个中南半岛的文明瑰宝,日后更是成为亚洲地区以外全世界最大的亚洲艺术博物馆。这让人想起现任馆长苏菲·马卡瑞乌女士所言,“一座博物馆不应仅仅被它的历史和初创时期的藏品所限制……历史是在演进的,我们仍然沿用埃米尔·吉美的名字,是因为我们心存感激……但吉美本人并不等同于吉美博物馆,还有许多伟大的名字,可以在吉美博物馆的历史上书上一笔。”这其中,就包括享誉欧美汉学界的“中国通”——保罗·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

责任编辑 / 郭婷  图片编辑 / 朱浩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