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就是 成为完美的人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8年第04期
标签:
什么样的机缘让您选择出家修道?
我自幼生活在一个宗教家庭,从小身患顽疾,不由的早早就在思考生命的真实意义,我们生从何来,死往何处?带着这些疑问先是落发为僧,出家后肾病渐渐得以好转,但世事无常,在一次身体检查中又发现了甲状腺瘤,活检后为恶性。本想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却因机缘让我接触了“道”。道教完善的生命科学、自我养生理论、人体自我修养的知识,让我从消极的人生轨迹转变为积极的面对生活,活在当下。

供图/从暮
出家后有哪些修行的方式?这对您的生活有怎样的改变?
我们想象中的出家一般是不食人间烟火、断绝尘世间一切感情,实际并非如此。我们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出家和结婚是一样的,只是一般人是和喜欢的对象结婚,而出家则是和自己的信仰结婚。
我们的生活就是修行,每天早上5点起床早课、扫地、练功(全真派讲究性命双修,性功可以理解为定力,或者说身心的高度统一;命功包括行善积德,以及身体与精神的训练,比如我们每天练习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五行养生功、无极还童功等)、看书学习(包括道教经典、中医学书籍、其他宗教的经典等)、帮助善信排忧解难、做饭、晚课。这种生活看起来枯燥乏味,但很真实。经得起平淡岁月,用时间和经历磨掉自己的棱角,这就是修道,也是生活。出家后,家中父母姐姐改变也很大,由最初的极力反对到最后平静接受,再到后来姐姐每日研读《道德经》,他们夫妻也可以用“道”来化解生活中的矛盾。
您在修行中有过什么特殊的体验或心得?
真正的修行者,并不是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时候才算达到修炼的高潮,恰恰相反,修到越留恋众生、眷恋世间万千生灵的时候,才可以说是有了质的提升。修行的本质,不是避世、脱离众生,而是通过修行摒弃不足,掌握更好的方法亲近社会、亲近众生,了解自然、了解众生,掌握世间万物产生、发展及消亡的规律,以此引导众生与自然社会发展相适应,为众生更好的生存、发展做指引。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