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卡 论过关的正确姿势
标签: 历史拾遗

通关文牒必须有
图为莫高窟217窟南壁盛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壁画局部,描述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传入中国的故事。画面中央,有两人骑马而行,一位侍从前导,他们的正前方便是一座城市,此刻真经已经取回了。但要想顺利进城,一份“通行证”是必不可少的证件。
图为莫高窟217窟南壁盛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壁画局部,描述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传入中国的故事。画面中央,有两人骑马而行,一位侍从前导,他们的正前方便是一座城市,此刻真经已经取回了。但要想顺利进城,一份“通行证”是必不可少的证件。
“关”的本字是“关”,小篆写作“关”,这个字形很形象,看起来就像是一扇门里,两个小人横持木棍,把守着大门不让通过。这就是关的本义,《说文》写道:“关,以木横持门户也。”
这里要讲的“关”,又称关口、关卡,顾名思义,就是承担出入要塞的作用。陆上设关,水上设津。关的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周文王治理岐山之地的时候。春秋战国时,因各国之间互相征伐,被视为国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的关,普遍设置。据统计,汉代及前代的关津合计90个,到了唐代,这一数字为227。
根据设置地点的不同,关可以分成两类,作用也不一样。一类是设在内地通道和区界上,用来镇压谋反作乱者;还有一类是设在边境上,防御外敌入侵,保卫国境,同时稽查过往行旅。
此外,关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贸易交流、征收赋税,承担了“市”的功用,所以古人常常把“关市”合称。出于安全考虑,从秦汉时就制定了严苛的关禁法律制度,管理关市。比如《睡虎地云梦秦简》之《秦律十八种》里就有一种,名为“关市律”;湖北张家山出土的汉简里,不只《关市律》,还有《津关令》。可见古人对关的重视。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