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羯鼓发烧友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8年第02期 作者: 朋朋 

标签: 遗产风景   文化遗产   文化符号   

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妖猫传》里,唐玄宗散发击鼓的镜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联想到史书中关于玄宗酷爱羯鼓的记述,不少人以为,演员徒手拍击的乐器正是羯鼓。

从历史上看,羯鼓并非中原传统乐器,它来自于北方游牧民族——羯,大约在南北朝时,经西域传入中土。根据文献记载,鼓身多以山桑木围成漆桶形状,用兽皮蒙在两端,演奏时要放在小牙床上,双手各拿一支鼓槌进行敲击,因此又有“两杖鼓”的俗名。鼓槌一般选用檀木、花楸木制作,也可用狗骨头。有些还会在鼓皮四周用绳子拉联,以助于定音。我们从敦煌莫高窟的几幅壁画中,可以看到羯鼓的真实形象,两相对照,不难发现,电影《猫妖传》道具与实物之间的差别——演员演奏的,其实是一种束腰的腰鼓。

羯鼓音色响亮而有穿透力,适合表现激扬欢快的曲目。隋唐是鼓乐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宫廷宴乐“十部乐”里的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等都会用到羯鼓。鼓手一般会被安排在乐队最前方或者最高处,颇有点像今天的首席乐器。当然,除用于合奏外,羯鼓也可独奏。唐玄宗李隆基就是个中好手,据说他曾谱写过一首名为《春光好》的羯鼓独奏曲,于内庭中演奏此曲时,原本含苞待放的杏花,居然悉数盛开。

唐人打羯鼓,讲究手动头不动。名相宋璟就形容玄宗击鼓时“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玄宗的侄儿汝阳王李琎(jìn),小名“花奴”,因擅于击鼓,很得皇帝的喜欢。李琎曾在皇室家宴上演奏羯鼓曲《舞山香》,玄宗看他头上戴着绢帽,就故意摘了一朵盛开的大红槿花,放在他平滑的帽檐上。一曲奏毕,花竟然没有落下来。玄宗非常高兴,直夸他是“真花奴”。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