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盘栗子炒深黄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8年第02期 作者: 王晓申 

标签: 遗产风景   文化遗产   文化符号   

深秋的大街上,飘散着栗子的香气。热乎乎的糖炒栗子,最是令人垂涎。可想不到的是,栗树曾经有的特殊地位,古人食栗的许多花样。且让我们循着栗香看看小小栗子的传奇。
栗子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
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

公元前660年, 北方部落赤狄攻打卫国,国君卫懿公闻讯大惊,下令征兵抵抗。卫懿公好鹤荒政,终日荒淫逸乐,致使民心离散。于是面对赤狄骑兵进犯,饱受横征暴敛之苦的卫国百姓纷纷抱怨,“让大王派鹤打仗去吧,它们享受大夫的俸禄,我们却连饭都吃不饱,怎么打仗?”这位玩物丧志的卫懿公只得率领毫无斗志的军队抵抗,最终被赤狄杀害分食,落得身死国破的下场。

公元前658年,临危受命的卫文公在楚丘重建卫国,《诗经·鄘风·定之方中》一诗描写了这一情景。卫文公在夏历十月之交,根据室宿定位,营制宫室、规划卜吉、劝课农桑,国人欣喜鼓舞,为此作诗称颂。

《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远在先秦时期,攸关国家命运的大事就是祭祀与战争。故卫文公在楚丘营建宫室时,先根据日星的运动轨迹,定位国都的东西南北,并在四周种植榛树和栗树供祭祀之用,又种植椅桐梓漆四种树,以制作琴瑟。在卫人重建家园,规划营造之初,卫文公就设想到卫国未来歌舞升平的景象,绝非苟且偷安者可比。诗中隐寓了对他深谋远虑、夙兴夜寐、励精图治的褒美之意。

作为周代诸侯国的卫国,依旧沿袭周人传统,在宗社祭祀中以栗木制作神主,神主即供奉先人的牌位,故后世通称宗庙神主为栗主。在《论语·八佾》里,鲁哀公就曾问孔子弟子宰我,做社神的神主用什么木材。宰我说:“周人要用栗木,是使国民战栗,显示威严的意思。”孔子听后不满,认为“使民战栗”不符合德政爱民的思想,但周代又确实用栗木做神主。于是孔子告诫宰我:“已经做成了的事不要再解释,已经决定的事不必再劝谏,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再追究了。”

责任编辑 / 黄鑫  图片编辑 / 朱浩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